堰塞湖溢流沖毀光復鄉 劉世芳921急令撤離、922一早執行疏散8千人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圖/記者王兆麟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受到颱風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滾滾泥水沖毀光復鄉市區,初步統計至少14人罹難、18人輕重傷、上百人失聯。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今(24日)說,身兼災防指揮官的內政部長劉世芳,21日就評估要撤離1800戶,且「等不了」,因此在9月22日禮拜一早上開始進行撤離動作。

張惇涵說,昨(23日)指揮中心因爲水退了,漏夜聯繫花蓮現場的狀況,目前掌握到的資訊大概有124位民衆失聯,已經發現14位罹難者,目前指揮中心、災防辦都在跟當地聯絡,希望能透過警政、民政系統跟當地失聯民衆聯繫,也希望大家幫花蓮集氣,陸續找到失聯的民衆。

張惇涵指出,從7月19日薇帕颱風後,7月26日空勘影像就發現確認有堰塞湖,量體非常大,寬700公尺、高200公尺,長度部分從山上到溪大概有2公里。這蓄水量大概9100萬噸,大概是4分之3個日月潭,土石的量大概需要1420萬臺砂石車纔有辦法運完。

張惇涵說,在確認有堰塞湖後,主管林地的農業部、主管災防的內政部,分別委託了陽明交大跟臺大專業團隊做地形跟後續處理的專業評估。地質不確定性很高,重機具沒有辦法進場開挖,連人也很難到達,目前的探勘跟研究都是透過直升機。

張惇涵指出,確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路邊坍方砂石車或怪手挖一挖就可以,那是大自然無情力量所造成的堰塞湖。過程中,中央與地方至少9次聯繫,包括保全戶造冊、居民細胞簡訊的演練,都進行很多次,這次因爲樺加沙的風雨非常強,中央災變中心上週開設,禮拜天(21日)時,指揮官、內政部長劉世芳,依照暴風半徑與預測評估來看,有劃出應該要撤離的範圍,依照經驗應該要撤離1800戶、超過8000人,當天也有跟花蓮縣政府聯繫。

考量到撤離規模大,張惇涵回覆劉世芳說,要不要週一一早跟院長做報告確認,「但劉世芳部長說,等不到那時候,現在就要做決定。我把資料詳細看完後,我說依照指揮官判斷做出撤離決定」,所以9月22日禮拜一早上開始進行撤離動作。

張惇涵表示,21日劉世芳討論完後也有跟院長報告,院長當然覺得說保障所有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料敵從寬。張說,從昨天溢堤的狀況來看,確實也是事前評估的範圍,確實是蠻重的天災,現在中央跟地方都要更緊密合作。

張惇涵提到,7月26日確認有堰塞湖後,農業部、交通部等部會在馬太鞍溪中下游能做的,如太空包加高河堤高度等應變措施,包括當地居民的疏散演練宣導都有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