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身心調適假納事假惹議 全教總批教育部:口惠實不至

教育部景圖。(李侑珊攝)

教育部已預告修正「教師請假規則」部分條文,增訂教師身心調適假等規定,每學年可請3天、併入事假計算。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認爲此舉是「口惠實不至」,做法形同虛設,批評教育部毫無誠意,漠視教師身心健康與權益。教育部則迴應,正公開徵詢意見,尚未定案,有關身心調適假規畫,將會透過各方討論參與,讓修正內容更周妥。

全教總表示,11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全面實施身心調適假,相關規範就已明文揭示,身心調適假非屬事假,而教育部針對教師增訂3日「身心調適假」卻併入每年僅7日的事假,等同無新增假別,形同愚弄教師與社會。

全教總指出,教育部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計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管理情緒與壓力,卻對教師自身心理健康保障毫無作爲。教師承擔繁重教學、行政與輔導壓力,身心調適假若無獨立額度、不影響年終考覈、並提供代課費支給,如何支持教師實踐SEL教學?因此要求獨立計算,否則只是空洞承諾,無助提升教育品質。

全教總也提到,現行請假規則未納入人工生殖治療需求,迫使教師以事假或病假應對醫療需求,權益受損。《人工生殖法》96年即已立法,保障生育權,教育部卻無視此法精神與職場平等原則,遲未規範人工生殖治療請假規定。

全教總說,隨人工生殖需求增加,教師因醫療請假常遭不公對待,要求保障教師生育權,營造友善職場,與SEL政策促進的包容環境相呼應。

全教總提出三項訴求: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不併入事假,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應納入請假規定,兼任行政教師休假應考量教學本職與行政負擔有別於公務員,應自初任首年起給予合理休假;連結社會情緒學習(SEL)政策,制定實質保障措施,勿讓基層教師失望。

教育部迴應,教師請假規則修正草案尚在法規預告階段,正在公開徵詢意見,尚未定案。其中有關身心調適假的規畫,將會透過各方討論參與,讓修正內容更加周妥。預告期間歡迎至「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踊躍提出意見。

教育部澄清,教師請假規則修正草案考量衡平不同職域人員給假權益的差異,目前規劃是在維持現行總請假天數前提下進行修正,並非如部分媒體報導的教師每學年新增3天假。

教育部強調,規劃身心調適假是使教師重視心理健康,自我覺察心理不適,找到舒緩壓力及照顧身心的方式,以利達成心理健康狀態。換言之,身心調適假制度是以事先「預防保健」概念出發,期能降低後續心理疾病風險,因此規畫併入事假。同時教師請此假別,學校不得拒絕,亦不得爲其他不利之處分。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