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沿解密》ChatGPT與人類互動新地圖(朱玉昌)

ChatGPT用戶結構呈現明顯變化,性別差距大幅縮小,女性用戶佔比超過50%,早期男性主導的局面已徹底改變。年輕族羣(18至25 歲)是最活躍的用戶羣體,幾乎近一半的訊息來自這個年齡層。(圖/美聯社)

OpenAI於9月15日發表了一份空前的研究報告,《人們如何使用ChatGPT:迄今最大規模的消費者ChatGPT使用情況研究》(How people are using ChatGPT: Largest study to date of consumer ChatGPT usage),這是OpenAI迄今最全面的使用行爲分析。這份研究並不僅是數字的堆砌,同時反映出AI已經如何滲透進人類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也提前預告了下一個產業週期的輪廓。

研究由OpenAI專家團隊主導,參與者包括行爲科學家、經濟學家與產品分析師,基於數百萬筆匿名互動數據完成,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當ChatGPT成爲日常工具,使用者真正依賴它來做什麼?

截至2025年中,ChatGPT用戶結構呈現明顯變化,性別差距大幅縮小,女性用戶佔比超過50%,早期男性主導的局面已徹底改變。年輕族羣(18至25 歲)是最活躍的用戶羣體,幾乎近一半的訊息來自這個年齡層。同時,ChatGPT用戶正快速向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擴散,顯示其影響力逐漸超越傳統經濟體界限。每週活躍使用者已達約7億人,新用戶的增加成爲訊息量與使用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呈現「廣度驅動」的快速擴張趨勢。

在使用場景上,非工作用途佔絕大多數,約70至73%的對話爲生活、學習或娛樂相關,工作用途約佔30%。最主要的互動包括實用指導、資訊查詢及寫作幫助,合計約四分之三。對話類型中,「詢問(Asking)」型佔近一半,用戶以提出問題、尋求建議爲主;「執行/產出(Doing)」型約40%,主要涉及文字生成、編輯、規劃或程式協助;而「表達/探索/娛樂(Expressing)」型雖佔比僅11%,但穩定存在。報告指出,ChatGPT 的經濟價值不僅體現在工作效率或GDP上,非工作用途也爲用戶創造日常便利與個人增能,另隨着功能更新和使用者熟悉度提高,使用深度與多樣性持續擴張。

值得觀察的是,報告的答案極其耐人尋味。教育與學習的需求遠遠領先其他領域,佔據了所有互動的最大份額。學生們請它解釋數學題,自學者用它練語言,考試準備也交由AI模擬,ChatGPT逐漸成爲隨身家教。職場之中,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把它視作第二位同事。根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活躍用戶每天利用它完成工作任務,無論是撰寫郵件、修改簡歷,還是產出行銷文案或專案草案,這種「幕後協作」的角色已經成爲日常。

生活方式相關的應用也在快速增長。健身計劃、營養建議、護理諮詢在過去一年裡增長了超過六成。這代表人們正在嘗試把更私密的領域交由AI指導,測試它在健康與美容等場景中的可靠度。購物推薦雖然目前使用比例不高,不足一成,但也顯示出驚人的轉化效率,當人們主動詢問「我該買什麼」時,決策速度快得驚人。這種互動模式意味着ChatGPT在消費場景中,或許已扮演着新一代流量入口。

在專業技術領域,程式設計與語言服務依然是最穩固的需求。翻譯、編碼與除錯相關的互動,長期保持在整體使用量的約一成五,形成一個穩定且高度信任的專業用戶羣。

這些現象指向了一個共同趨勢,ChatGPT正在從單純的工具,轉變爲值得依賴的夥伴。人們不僅用它查詢答案,更將學習、職場決策甚至身體健康交給它,這是一種信任關係的轉移。未來的競爭將不僅取決於技術能力,還在於AI能否建立長期黏着度與情感連結。

對創業者和投資人而言,這份報告清楚劃出了潛力賽道。教育、職場助手、健康生活、消費推薦,每一個場景都可能孕育新的平臺型產品。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數據同樣提供了警訊。當數百萬學生仰賴AI學習,當消費行爲被演算法影響,教育公平、資訊透明與消費保護等問題將成爲無法迴避的課題。

這份研究之所以值得細讀,並不只是因爲規模空前,而是它描繪了社會真實的互動輪廓。它爲科技公司提供了產品迭代的方向,爲投資人開啓了增長機會,也爲公衆展示了未來生活的日常樣貌。如果說十年前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人與資訊的關係,那麼今天的ChatGPT正在改變人與智慧本身的關係。

(作者爲富瑜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