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沿解密》AI趨勢下消逝的中產階級(朱玉昌)

Al究竟會帶來天堂,還是煉獄?Google X前首席商務官莫.加多(Mo Gawdat)近日受訪時,斬釘截鐵地給出了近乎冷酷的答案,短期是煉獄,長期或許會是天堂。圖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Al究竟會帶來天堂,還是煉獄?Google X前首席商務官莫.加多(Mo Gawdat)近日受邀上知名播客節目《CEO日記》(Diary of a CEO)專訪時,斬釘截鐵地給出了近乎冷酷的答案,短期是煉獄,長期或許會是天堂。

與一般科技樂觀論者不同,加多的判斷,來自對技術曲線和人性結構的雙重洞悉。他打臉「AI將創造新工作」的說法是「百分之百胡扯」。原因很簡單,這次被取代的,不再只是工廠裡的勞力,而是辦公室裡的頭腦。包括編程人員、設計師、翻譯、律師助理、甚至醫師的部分工作等,都可能瞬間被邊緣化。

他舉自己創立經營情感健康AI的愛瑪洛芙(Emma.love)公司爲例,僅需聘用兩三位工程師搭配AI,便能完成過去350名工程師的工作量。這完全顛覆了「人多才快」的管理邏輯,同時粉碎許多理工所學想從事科技產業的就業幻想。如果接下來每間公司都以「少人化」運作,那麼整個中產階級工作結構,勢將徹底產生動搖。

加多對時間線的判斷同樣尖銳。他直言從2027年起,人類將進入長達15年期的「地獄期」。期間內,將爆發大量白領失業潮,經濟結構被迫重整,也因衝擊過快,現行政治與福利制度根本來不及做好準備。

這並非假性議題,而是可借鑑歷史推演的現實。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無數手工藝者失業,機械取代紡織,引發工人砸毀機器的「盧德運動」(Luddite),但當時的變革,仍有數十年緩衝。其後,電力普及時代,電燈和電力馬達取代舊產業,卻也創造了新就業,相較之下,AI變革預估五到十年內完成,速度之快,幾乎不留餘地。因爲AI不是單純能源革命,而是智慧革命,既取代手的勞動,更取代腦的任務,這也讓「新工作可能大於舊工作消失」的希望大打折扣。

當大批人民失業、財富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手中,社會對制度的不滿跟怨懟,將催生激進政治與社會動盪。歷史告訴我們,經濟絕望往往會孕育出極端主義,這正是2027之後的一種明顯徵兆。

加多並非全然悲觀。他認爲到了本世紀40年代,隨着新一代人對AI的自然適應,以及各國逐步建立監管與倫理框架,人類會迎來「覺醒期」。這個時期,AI 不再是削弱人類價值的工具,而是輔助人類重新定義「存在意義」的夥伴。

請想像一個未來,醫療AI與機器人協助照護,讓年長者能在家裡安享晚年。教育AI依照每位學子的天賦,量身打造課程,終結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藝術家可以完美與AI協作,創造出超越單一人腦極限的作品。這樣的世界,便是加多所想的「天堂雛形」。

所謂「天堂」,即AI釋放出的海量效率,足以讓人類擺脫爲生存而奔忙的宿命;而「煉獄」,則是過渡期中,社會撕裂與心理崩解。兩者差別,在加多看來,不是取決於技術本身,而在人們能否重新思考人生的目的。換言之,AI時代最大的風險,不是技術毀滅人類,而是人類在失去傳統的身分與角色後,仍然無法找出存在的意義。

基於此,加多給出四項建議。一是「工具」,學會使用AI,把它視爲「外接的大腦」,未來的職場淘汰,不是AI取代人,而是會用AI的人取代不會用的人。二是「人際連結」,放下手機,回到真實世界。演算法正逐步腐蝕我們的社交模式,唯有重建社羣與互助網絡,個體纔不至淪入孤立無援。三是「真相」,在深度僞造與錯誤資訊氾濫的時代,培養質疑、查證與批判思維,不盲信被餵養的謊言。四是「倫理」,任何AI的投資或應用,都必須符合一個基本檢驗,如果某項技術可能傷害到你或你的孩子,就不應推動它。倫理不是軟性建議,而是避免崩潰的最後底線。掌握科技尺度,最終必須服從人性,而非反過來。

加多所提建議,是一分對未來風險應對的務實作法。就個人,是避免被淘汰的生存手冊;在政府,是設計全民基本收入、稅制改革與再教育計劃的催促;對企業,是一分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若忽視這些,AI紅利恐將引爆社會撕裂,連資本市場都會遭殃。

綜合所述,仍有個最根本的問題,當AI解放人類免於「爲生存而工作」時,人類是否還能找到新的存在理由?在漫長的農業與工業時代,工作是身分和尊嚴的來源,若未來的社會讓人「不必工作」,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把生活重心轉向創造、探索與連結?

天堂與煉獄的分界,肯定不在技術,而是選擇。AI不可能替我們解答「人類要成爲什麼」這個問題。這道題,唯有人類自己能作答。

(作者爲富瑜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