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北市府火速拆除公館圓環 鍾沛君看「即時影像」給建議

臺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及地下道填平工程提前於9月29日通車,改建爲正交路口型態,終結在地57年圓環地標。(資料照/陳君瑋攝)

臺北市政府花17天火速拆除公館圓環,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鍾沛君大讚效率讓市民真切感受到「說到做到」,不過鍾觀察Google地圖與交工處即時影像後表示,交通流暢度仍有優化空間,建議北市府滾動調整號誌時制與車道配置,長期順暢纔是成功。

鍾沛君今(14)日在臉書表示,公館圓環的存廢,討論20年,終於在今年拍板拆除,而這個決策多數地方民衆都是支持的,因爲圓環動線複雜、事故頻傳,早該改頭換面。

鍾沛君說北市府這次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不再耗費兩年補強地下道,而是直接填平,讓工程從原本的65天縮短爲17天,成功把「兩年黑暗期」變成「眨眼期」,這份效率,讓市民真切感受到「說到做到」。

「工程完工不代表任務結束」,鍾沛君表示,近期從Google地圖與交工處即時影像觀察,早晚尖峰時段仍可見紅線壅塞、回堵到第二個路口,說明了圓環拆除確實改善安全與環境,但交通流暢度仍有優化空間。

鍾沛君建議北市府可持續追蹤路口流量,滾動調整號誌時制與車道配置,讓「快速完工」不只是效率的展現,更要「長期順暢」。

身爲大力支持拆公館圓環的臺北市議員楊植鬥昨也表示,要謝謝這兩週陣痛期以來大家的包容,車流漸漸順暢後,會持續關注此處的肇事率,希望正交路口可以讓大家走得更安全丶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