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公館圓環拆除 蔣萬安:需2周
臺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後,羅斯福路、基隆路口改爲正交路型,不少民衆抱怨車流回堵狀況相當嚴重,臺北市長蔣萬安(中)1日表示,塞車情況在調整號誌秒數、路型後有所改善,但他也提醒過往臺北市有重大路型改造時,需要約2周讓用路人適應,車流狀況纔會恢復。(丁上程攝)
臺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後,羅斯福路、基隆路口改爲正交路型,1日上午尖峰時段車流量相當大,不少民衆抱怨回堵狀況仍相當嚴重,臺北市長蔣萬安昨表示,經過2天上班日車流觀察,相關單位有調整各路段號誌秒數及路型,狀況都開始有改善,市府會持續優化,不過,他也提醒民衆,過往臺北市有重大路型改造時,大概需要約2周讓用路人適應,車流狀況纔會恢復。
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昨早到場視察,羅斯福路往北迴堵車流沒有前天長,但仍然有回堵,福和橋下橋車輛還是很多,李四川表示,福和橋確實有些塞,但1個綠燈就可消化掉車流,與拆公館圓環前相較差不多。
蔣萬安指出,經過前天一整天觀察車流,從前晚到昨早交通局及相關局處不斷討論因應方案並聆聽各方意見,也持續修正、優化路型及號誌秒數。
蔣萬安說,昨早上班時間羅斯福路南往北車流,經調整號誌秒數、修正路型後,車流大致回到公館圓環拆除工程前的情況,另外必須要關注福和橋下橋後的車流,基隆路由西往東車流量也是在調整車道、修正號誌秒數後,大致情形也比前天要好一些。
蔣萬安表示,局處同仁說明臺北市改造重大路型時,不管是鋪設車種專用道、開挖地下道或拆除圓環,完工後基本上需要觀察約莫至少2周,他以羅斯福路過去鋪設公車專用道爲例,也是至少經過2周,市府每天不斷派員到場觀察、分析,並即時做出號誌和標線修正與調整,最終用路人熟悉新路型後,整體車流量纔會回到工程施作前。
蔣萬安強調,在公館圓環拆除後的這段時間,對用路人造成不便要請大家多多包涵,市府團隊會不斷努力優化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