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民團批北市府「蔣不聽」 強拆公館圓環交通更壅塞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臺北市公館圓環旁舉行記者會,並在公車專用道平面護欄上掛布條,抗議臺北市政府「蔣(講)不聽」,草率決議拆除圓環。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臺北市公館圓環旁舉行記者會,並在公車專用道平面護欄上掛布條,抗議臺北市政府「蔣(講)不聽」,草率決議拆除圓環,未來恐將造成更嚴重的交通問題。
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自從臺北市政府於今年3月提出要將公館圓環改爲正交路口開始,聯盟於多次的市府會議及會勘中不斷表明,現行的圓環設計仍有改善空間,無論是各路口的行人空間改善或是汽機車行車動線問題,應該嘗試以成本較低的標線標誌改造,使其成爲進步的現代圓環,並且以改善後的現代圓環,重新做車流評估,以免填平公車道將犧牲弱勢用路人和學生權益。
陳愷寧說明,聯盟與各個交通團體共同討論並提出現行改善調整方案,圖面也提供北市府作爲設計參考,然而北市府在27日上午的一場臨時記者會中,批評民團提出的方案改善效果有限,甚至以「劃設導引線對交通安全改善無用」而不予參考的離奇說法,令民團完全無法認同。聯盟對臺北市府這樣不重視交通專業,同時也忽視道路標線標誌設置重要性的立場,表達嚴正抗議。
陳愷寧表示,我們在過往倡議中的基本立場,便是保障行人、自行車、身障者、推娃娃車等弱勢用路人的權益爲優先,而良好的道路設計可使車流動向正常,減少車流複雜交織及降低擦撞,行人在路側或路外人行道上的風險也會隨之降低。
北市府提出的正交方案雖能提升行人通行空間,但交通工程要宏觀看待整體的道路設計而非單一項目,北市府以不信任標線爲理由,強硬拆除圓環和填平公車地下道,這樣先射箭再畫靶的決策方式,不僅不尊重地方居民意見和用路需求,也不符合科學原則,龐大的成本更是浪費民脂民膏,還影響學生等公車使用者的權益,將造成交通更加壅塞。
聯盟呼籲北市府傾聽民意,將拆除公館圓環的交通政策收回。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臺北公館圓環旁舉行記者會,呼籲北市府傾聽民意,將拆除公館圓環的交通政策收回。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上午在臺北公館圓環旁舉行記者會,抗議北市府草率決議拆除圓環(圖左),並填平公車地下道(圖右),未來將造成更嚴重的交通問題。記者杜建重/攝影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多個民團上午在臺北公館圓環旁舉行記者會,抗議臺北市政府草率決議拆除圓環。記者杜建重/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