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終結臺獨思想殖民,民主已經太大

中國國民黨的魂魄是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環環相扣,思想體系完整,既符合臺灣人民需要,也與對岸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互斥,因此是國民黨思想武裝的不貳之選。圖爲金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本報資料照片)

「反臺獨」如果只是口號,那就別反了,加入綠營發大財比較快,再多小孩都能養得肥肥胖胖。若真心反獨,要從思想做起,不如此,無法終結長達30年的臺獨思想殖民。簡言之,反獨要有完整的思想武裝。

最佳思想武裝要從哪裡找?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垃圾桶裡找 —— 有部書叫做三民主義。

臺灣的問題是「民主太大,民生太小,民族太亂」

思想的起源是問句,當前,臺灣的問題是「民主太大,民生太小,民族太亂」。

民主是制度不是思想,按照三民主義的思想體系,民主制度的思想來源就是民權主義,因此也可說,臺灣的問題是,民權太大,民生太小,民族太亂。

從政黨層面看,臺灣問題是民進黨瞎搞,而國民黨無作爲。因爲唯有中國國民黨纔有完整的治理思想體系,但你黨放棄了,結果讓民進黨胡亂抓一些西式民主碎片,拼湊成一部漏洞百出的民主劇本,導致亂象紛呈,臺灣每下愈況。

從鬥爭策略的角度看,當前國民黨的問題不是「不夠臺」,而是你們「不是綠」。就算藍營比綠營還綠,只要不是綠,就是紅。歸根結底,藍營的問題只是「不會吵」。不會吵是因爲你黨在思想上魂飛魄散,自失立場,所以在路線鬥爭裡,只剩綠紅對決,藍不見了。

對此窘境,藍營只能以「中華民國」這塊招牌作爲防線,維持存在感,但卻又將中華民國的魂魄抽乾,灌入「臺灣主體性」,將自己搞成四不像,無法獲得人民的真心認同,只能寄希望於綠營亂搞,選民無奈送票給藍營。

例如「杯水論」,中華民國爲杯,臺灣爲水,以此對內表示自己很臺,對外服務美國利益,此論只能算是對「臺灣主體性」輸誠的一種權宜說法而已,而事實證明這招無效。只要你黨無思想,就吵不過人,吵不過人,就算主張「反共親美」還是被抹紅爲「中共同路人」,任人拿捏。

想變成獅羣,就不可能在思想上維持防禦狀態,必須戴上頭盔往前衝。武裝思想的前提是要深刻了解臺獨思想的本質,套路,否則無法打蛇七寸,永遠處於被動。

中國國民黨的魂魄是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環環相扣,思想體系完整,既符合臺灣人民需要,也與對岸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互斥,大陸人比臺灣人還更欣賞三民主義,因此是國民黨思想武裝的不貳之選。

上次談「臺灣主體性」是皇民私貨,並未觸及問題本質,臺獨思想殖民之所以能得逞,從歷史脈絡看,主要的動力來源是「民權」二字。

從康熙收臺到臺灣建省期間,臺灣人的民權不如內地人;到了日殖時代,臺灣人成了日本賤民,民權更是無從說起;二戰後臺灣光復,中國大陸陷入內戰並延伸到臺島,長年處於戰爭氣氛下,無法實施民權政策。

由此,臺灣人的民權意識在歷史壓迫中不斷「疊加」,最終由臺獨 ──特別是皇民臺獨分子──收割了這股積蓄已久的思想與情緒,並夾帶「臺灣主體性」的民族主義作爲思想鬥爭工具,順着民主化大潮,用在看似伸張民權的選舉制度上,碾壓一切。

憲政,老臺獨經常將這兩個字掛在嘴上,是有其歷史積累的。即便是80年前心向祖國的臺籍抗日誌士,也不斷呼籲國民政府在光復臺灣後,應建立臺灣行省並立即實施憲政,以收民心。當時臺灣菁英認爲憲政的重點在民權。

臺灣問題的本質就是「民權意識」過高

換言之,臺灣問題的本質就是「民權意識」過高。民權思想側重於保護個人自由與權利,後來臺灣的民主化運動,說穿了就是實現先人念茲在茲的「臺人治臺」,「賦權於民」而已。

綠營支持者常說「我們爲何要給中共管?」就是民權意識過高,臺獨思想殖民的具體例證。

然而,民權並非治理的基礎,民生纔是。日本讓臺灣進入工業化,蔣經國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當時都沒有什麼民權可言。

光復前的臺灣菁英嚮往三民主義,認爲臺灣沒有民族與民生問題,兩岸本一家,而且也已工業化,能自給自足還有能力出口,只要實施憲政,貫徹民權政策,臺灣最有條件成爲三民主義模範省。這是事實,也是後來民權意識過高的遠因。

與共產主義不同,三民主義不是理想主義,而是注重實踐的包容性思想,但孫文從未否定共產主義的理想性。簡單說,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旨在解決工業化後,資本高效剝削工農勞苦大衆的問題,三民主義承認資本的危險性,因此包容共產主義,但強調「節制資本」,而不是否定資本。

相較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三民主義走的是中間路線,符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庸之道

相較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三民主義走的是中間路線,符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庸之道,與兼容幷蓄。

民生經濟纔是治理的底層結構,按三民主義思想,在確立民族立場的前提下,民生決定民權,民權決定民主,三者環環相扣,過度強調任何一者,在治理實踐上都會走向極端主義。

請注意「前提」,一個社會若解決不了民族認同問題,就很容易遭外力介入,促發內亂,致使民權與民生都無從談起。很不幸,「臺灣主體性」割裂了民族認同,讓臺灣社會墜入認同分歧的死循環,果然外力介入,並意圖誘發戰爭。

原住民之外,我們都是中國移民,但凡出生於臺,生活於臺,老死於臺的人,根本不必強調自己是臺灣人,之所以必須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就是因爲臺獨企圖思想殖民我們,但我們不跪,義不臣倭。

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訴求包容各族羣,目的就是要穩定民族認同,以發展民生,以實現民權

我先祖自泉州渡海來臺,傳到我這一輩歷經13代,一代按25年計算,大約就是康熙收復臺灣後來的農民。誰敢說我不是臺灣人,滾出臺灣,我就要反問「你幾梯的」?黃埔第幾期?天字第幾號?但需要如此嗎?不需要,因爲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訴求包容各族羣,目的就是要穩定民族認同,以發展民生,以實現民權。

民族認同的前提確認後,民生與民權即可穩定發展,重點在於「民主制度能否促進民生」,以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然而,由於臺灣過度強調民權,又在民族問題上折騰,致使民主成了形式主義,甚至流於民粹,反而阻礙了民生髮展。

資本家郭臺銘說「民主不能當飯吃」,平民館長高喊「人民價值」,談的都是民生,但太多所謂精英,偏愛談臺灣主體性,天天談選舉。導致臺灣在民族,民權與民生三個面向上高度失衡。

大陸需要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權路線,我們可在臺灣打造一個兼顧民生的民權模範

在大陸這一端,經過了改革開放後的快速崛起,解決了民族與民生的問題,唯獨在民權問題上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大陸需要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權路線,我們可在臺灣打造一個兼顧民生的民權模範,並藉此與大陸對話,合作,追求共同的目標,以實現兩岸共榮。

這是中國國民黨原初的理念與發展方向,一條康莊大道,直到巖裡政男將我們拖入死巷。

中國共產黨從未否定過三民主義,大陸人民也從未排斥國父思想,臺灣應據此作爲中國崛起的其中一塊拼圖,完成我們祖輩80年前的夢想,這纔是最佳的和平保證。其他方法不是死路,就是彎路。

蔣介石爲了反共,將三民主義搞得好像反共思想,這是國民黨治臺的一大敗筆,它窄化了國父思想並流於形式主義,還因此養出了極端民權思潮,整個帶歪臺灣民主化的方向。

我們現在看到的惡果,就是「極端民權毒化了民主,致使民主無法促進民生」。此一惡果又毫無窒礙地滑向了專制獨裁,制衡機制失靈,司法濫權,經濟發展停滯,臺獨政權公然造謠愚民等等,這些亂象又反噬了民權自身。

中國國民黨需要認清的是──你們既有銜接兩岸政治的思想系統,也有克服民權主義在臺灣流於極端主義的思想工具

中國國民黨需要認清的是──你們既有銜接兩岸政治的思想系統,也有克服民權主義在臺灣流於極端主義的思想工具。但你們偏偏選擇失魂落魄。

抽象概念不能脫離現實,否則流於空談。

空談的例子有二:龍應臺稱「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許信良鼓吹普世價值,主張兩岸人民應捐棄民族矛盾,共同追求自由、民主、人權——說來說去,不過都是高舉民權而已。

如前所述,這種所謂的普世價值與小民尊嚴,解決不了民生問題,迴避了民族矛盾,甚至掩蓋了極端民權毒化民主的病態,當然就是空談。甚而,拿普世價值說事等於請鬼開藥單,因爲當前問題的根源,正是極端民權思路所規範的「普世價值」,以及中看不中用的「小民尊嚴」。

空談解決不了兩岸問題,也解決不了臺灣內部的問題,更解決不了美國控臺的問題。

那麼,現實是什麼呢?就當前的世界局勢來看,美國單極霸權走向終結,世界走向多極化,我們正處於類似二戰時期的另一個大時代起點。

美國衰弱所引發的現實效應,即凱薩主義(Caesarism)的再度興起。凱薩主義即強人政治,它通常在一個強國衰弱的時候出現,政治強人利用大規模民衆的不滿,削弱民主制度,以實現集權統治。川普就是最爲鮮明的例子,現在衰弱的歐洲,未來也必然會出現強人政治。

在強人政治裡,所謂普世價值恰恰是誤國的障礙,削弱民主,就是削弱民權,削弱民權的目的與說詞,通常就是服膺現實主義以救國。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人民爲了自救與自保,通常會支持強人削弱民權。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民生出了大問題。

如此便能明白,爲何以往所謂的價值觀,現在都得改成「價格觀」,因爲不如此,無法解釋世界局勢的動態發展。談民生,說穿了就是談價格,而不是談價值。

美國民主黨爲什麼失敗?正是因爲他們走向了極端民權,性別,種族,乃至各種平權主張都搞得太超過,並因此忽略了民生問題在治理上的關鍵性,讓川普得以藉由MAGA民粹實現完全執政。

與臺灣相對照,「極端民權」表現在臺獨民粹,極端環保主義的反核,極端人權主義的廢死等等民進黨的神主牌上。臺灣社會空轉於此,而這類極端價值觀的背後則是官商勾結的貪腐結構。

臺灣的極端民權問題,還有另一個避不開的現實,即我們無法排除外部因素,獨立實現民主烏托邦。簡言之,臺獨必須背靠美國實力,背靠西方價值,來支撐所謂臺灣民主。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背靠中國大陸來支撐臺灣民主,但不變的現實就是,臺灣無法獨立實現民主。

臺獨積極洗腦人民,稱背靠中國大陸就是放棄民主,拋棄民權,解決方法就是倚美謀獨。公式很簡單,誤導很明快,但這種思想箝制,卻也正是削弱民權,並催生凱薩主義的有效工具,致使臺灣無法拒絕美國的予取予求,跪美跪到小朝廷滅亡爲止。

國民黨要武裝思想,簡單說,就是回到三民主義正軌,將民生問題拉到與民權問題一樣的高度,並端正民族立場

這麼看,答案就清晰了,國民黨要武裝思想,簡單說,就是回到三民主義正軌,將民生問題拉到與民權問題一樣的高度,並端正民族立場,如此方能兼顧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的治理要求。重點在於,思想路線必須將兩岸未來走向納入考量,否則民族立場不穩,吵架就總是氣虛。

談民生,談價格,任何高大上的價值觀,只要無法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全都一文不值。關於此,韓國瑜曾經做過一次成功的嘗試,可惜,只突出民生問題,而未在民族與民權問題上邏輯自洽,以致基礎不牢,一遇到外部因素衝擊,務實路線就被沖垮。

川普窮臺是一個絕佳的契機,讓政黨得以引領人民認知,極端民權主義無法解決問題,吃不飽的人,還奢談什麼權利?空談什麼臺灣主體?普世價值?說到底,臺灣必須脫虛向實,而在野黨必須在務實路線上對抗務虛主義,要懂得怎麼吵,要知道相罵本要往哪裡取材。

國民黨要想想,爲何人民普遍懷念蔣經國?因爲他在民族認同穩定的基礎上,促進了民生,而不是民權。解嚴,解放民權,並不是蔣經國的敗筆,要怪只能怪我們沒管好自己,讓民權意識野蠻生長,割裂了民族認同,犧牲了民生髮展,最後鼓勵了獨裁專制,搞到民族、民權、民生三頭落空。

這便是爲何,民進黨作亂,我卻常常批評國民黨的原因,因爲解藥在你黨手上,你黨卻好似當成毒藥。總之,若想救黨救臺灣,請先服一劑三民主義。(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