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籲廢校事會議制度 過半投訴案不成立 教師身心俱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中)今(15)日與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左)、郭昱晴(右)召開記者會,痛批校事會議制度已嚴重失靈,呼籲教育部立刻廢止這項制度。(劉宗龍攝)

自〈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上路並創設「校事會議」以來,校園內出現各式濫訴現象,現況淪爲小案大辦、民粹至上、無差別受理,非但未能有效處理重大不適任教師案件,反而嚴重消耗學校有限的人力與物力,讓全國教師怨聲載道、哀鴻遍野,損害教師士氣與教育品質。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要求立即廢除校事會議調查制度。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15)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校事會議制度已嚴重失靈,造成「三高一低」現象-高受理、高啓動、高成本,卻僅有低解聘率。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制度設立原意在處理不適任教師,卻演變成消耗校方資源、折磨教師身心的負擔,呼籲教育部立即廢除校事會議調查機制。

侯俊良表示,全教總先前調查顯示,全臺約80%學校曾召開校事會議,有學校1年案件逾20件,但最終僅6%達解聘程度。根據教育部統計,自去年4月17日至今年5月30日,共受理1124件投訴,完成調查769件,其中382件不成立,最終僅26件達解聘標準,佔比僅3.3%。

侯俊良也說,若依現行《教師解聘辦法》第9條,多數案件根本不應受理,但在在校事會議制度下,卻全數受理,甚至當中高達一半不成立、查無此事,老師們卻要接受好幾個月的調查與折磨。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指出,校事會議受理案件五花八門,曾有教師假日吃麥當勞遭家長檢舉爲吃垃圾食物的不良示範,或推薦課外讀物被控影響課業,顯示制度缺乏篩選與分級,大小案一律進入調查,形同浪費行政能量,也呼籲教育部檢討,不能再讓校事會議成爲讓老師身心俱疲的東廠。

民進黨立委郭昱晴亦表示,教育部數據已證實約95%案件未達解聘標準,顯示校事會議「小案大辦、過度檢視」,完全偏離《教師法》精神。

全教總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校事會議處理案件之中,真正達到停解聘門檻的比例極低。然而,全國高中以下學校爲此耗費的行政資源與人力卻是天文數字,校事會議制度已是徹頭徹尾的行政資源錯置。再者,許多教師在漫長調查程序中疲於奔命,教學專業與士氣遭受嚴重侵害,職業信心遭受打擊,更是動搖教育人力根基的重大危機。

全教總強調,既然「教育部自己的數據」已經打臉「教育部自己創設的制度」,也吻合全教總提醒的現場心聲,足以證明校事會議制度已然失能,教育部對此毫無任何迴避或拖延的空間,因此主張教育部應立即啓動「解聘辦法」修法程序,先弱化或限縮、再逐步廢除校事會議調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