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廢校事會議遭莊國榮嗆「沒出息」 全教總2000多字聲明迴應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本報資料照)

「校事會議」制度2020年執行以來,校園出現各種濫訴現象,導致老師們怨聲載道,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向教育部大聲疾呼,趕緊廢除這項作法,卻引來政大公行系助理教授莊國榮開嗆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沒出息」,並要求拿出濫訴的證據。全教總於今(17)日下午發佈2000多字新聞稿,稱「有位握有實質主導解聘辦法修正政策的莊姓人士在其FB發表數篇貼文」,發言攻擊只是「爲了鞏固錯誤的解聘辦法」,呼籲教育部出面制止,「解除這位人士於解聘辦法衍生制度參與關係」。

全教總表示,握有實質行政主導權者卻淪爲用謾罵、誅心的方式臆測政策攻防,教育公共政策應有的嚴謹討論淪落至此,且發言攻擊該會理事長及對會內政策潑髒水的言論,讓教師們感到不可思議。該名莊姓人士更在發文提到,過去1年被解聘的不適任教師僅26位,「比當選師鐸獎難度還高啊!」充滿邏輯錯誤與論述偏誤。

全教總提到,莊姓人士在臉文提到,「全臺灣大約有19萬5千位專任中小學教師,所以這26位不適任教師,能被認定爲不適任教師,幾乎都是萬中選一,比當選師鐸獎難度還高啊!」這段話不僅無任何統計數量的佐證,僅憑一己猜測,可謂高度仇師值的代表。

全教總強調,去年4月「解聘辦法」修正案公告後即預警,如今不幸成真。超過8成學校曾召開校事會議,讓學校「辦學變辦案」。而且,經過耗時耗力的校事會議調查之後,真正達到停解聘程度的案件比例僅約 3.3%,這樣錯誤的「解聘辦法」不用修正嗎?

全教總說,身爲教師組織,對於解聘辦法的修正意見,請詳參歷年來新聞稿,具體建議簡述如下:(一)建議增訂「衝突協調前置程序」:學校於知悉教育現場發生任何衝突或異常情事時,學校均應本於職責,優先啓動溝通協調措施,力求化解對立,避免衝突擴大。(二)限縮校事會議受理範圍,適當預防主管機關越權干預:爲杜絕濫訴與行政空轉,主張「解聘辦法」應先刪除「匿名檢舉但書」及「撤回檢舉繼續調查」之規定;(三)全面提升教師組織代表與家長代表在「解聘辦法」各級程序(校事會議、調查小組、審議小組)中的實質比例,確保審議功能貼近教育現場,並有效制衡行政濫權、降低調查誤判;(四)確保審議功能貼近教育現場,並有效制衡行政濫權、降低調查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