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橋重建加固「採200年防洪標準」 2027年全線通車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3日發生溢流導致下游臺9線馬太鞍溪橋遭洪流沖毀,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今表示,預計原址重建馬太鞍溪橋,並將防洪標準從原先的100年防洪標準,提高爲「200年防洪標準」。聯合報系資料照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3日發生溢流導致下游臺9線馬太鞍溪橋遭洪流沖毀,交通部採3階段搶修策略推動復建作業,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今表示,預計原址重建馬太鞍溪橋,並將防洪標準從原先的100年防洪標準,提高爲「200年防洪標準」。
馬太鞍溪橋因洪水沖毀,目前民衆須改道臺11線、臺11甲線通行。交通部長陳世凱先前指出,公路局已啓動3階段搶修,預計在10月中優先完成涵管便道、而後4個月內完成鋼便橋,以提升通行安全,並在2026年底完成單向橋樑可雙向通車,2027年完成全部橋樑通車。
陳彥伯今出席公路局駕照管理新制記者會,會後受訪時表示,舊的馬太鞍溪橋於2019年完工,其設計防洪標準,依照馬太鞍溪河川治理規畫及跨河建造審查要求、採100年防洪標準,目前初步規畫新橋建設時要採「200年防洪標準」。
陳彥伯說明,200年防洪標準是指,以200年一次的洪水頻率爲基準所設計的防洪計劃,也就是說,該工程應能抵禦平均每200年發生一次的洪水事件;以臺北地區淡水河流域爲例,就是採200年防洪標準。
公路局補充,臺9線馬太鞍溪橋前於2019年10月改建竣工,相關設計依據部頒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公路橋樑設計規範、公路排水設計規範、公路橋樑耐震設計規範等,當時最新規範版本辦理;河道治理計劃及水理條件,設計時系依據民國102年1月「花蓮溪水系治理規畫檢討報告」,採用重現期距(year)100年。
據瞭解,公路局規畫「原址重建」馬太鞍溪橋,但仍須與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