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橋分3階段復建期程曝 預計2027年全線通車

馬太鞍溪橋遭泥水沖斷。(公路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情未歇,光復鄉交通成爲災後重建首要挑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28)日下午公佈最新規畫,臺9線馬太鞍溪橋因沖毀將分3階段復原,最快將於今年10月中旬先行搶通便道,2026年1月底完成鋼便橋,2027年底前全面復建永久橋樑,盼能儘速恢復東部交通命脈。

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簡報,短期規畫在10月15日前完成涵管便道,原則全天候開放3.5噸以下小型車通行,若遇豪雨水位上升將適時封閉。中期則興建鋼便橋,橋底擡升1.5公尺,以提升通行安全,預計2026年1月底前通車且不限車種。長期重建部分,將興建南北向分離永久橋樑,2026年底完成首座、2027年底前全線竣工,工程經費達24億元。

同時,臺鐵已加開列車並增停光復站,以疏運災民與物資,交通部並啓動「災民安心住,政府幫你付」免費接駁計程車,協助居民往返安置處所與旅宿點,兼顧生活與返鄉需求。

截至28日下午4時,馬太鞍溪潰壩造成17人罹難、7人失聯、98人受傷,較上午增加5人。面對沉重災情,中央強調重建進度將透明公開,讓外界清楚掌握交通復原期程,確保災區居民早日重拾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