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橋重建拚2027年完工 交通部:採200年防洪標準
▲馬太鞍溪橋受災現場。(圖/世曦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重創光復鄉,聯外道路臺9線「馬太鞍溪橋」遭沖毀,整條橋消失,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今天(1日)表示,原址重建馬太鞍溪橋規劃要將防洪標準加倍,舊橋100年防洪標準提高至「200年」防洪標準。
馬太鞍溪橋遭洪水沖毀,目前民衆得改道走臺11線、臺11甲線通行,公路局規劃採3階段搶修,10月15日先搶通涵管便道,明年1月完成鋼便橋,預計2026年底完成單向橋樑可雙向通車,2027年完成全部橋樑通車。
臺9線馬太鞍溪橋於108年10月改建竣工,相關設計依據部頒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公路橋樑設計規範、公路排水設計規範、公路橋樑耐震設計規範等,當時最新規範版本辦理,以及河道治理計劃及水理條件,設計時系依據民國102年1月「花蓮溪水系治理規劃檢討報告」,採用重現期距100年。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今天出席公路局「駕照管理新制記者會」受訪表示,舊的馬太鞍溪橋在2019年完工,舊橋設計防洪標準是依據馬太鞍溪河川治理規劃及跨河建造審查要求。
陳彥伯說明,當時馬太鞍溪橋採100年防洪標準,未來新橋建設時,規劃將採200年的防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