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便道 今下午3點通車

爲避免降雨影響交通安全,公路局在馬太鞍溪涵管便道兩端派駐人力24小時監控道路與水位狀況。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橋上月廿三日被洪水沖斷,交通部長陳世凱昨表示,便道今下午三時通車,八七○公尺便道開放小型車與救災車輛通行,相較之前繞行一九三縣道或光豐公路,可節省卅至四十分鐘。災民說,從鳳林鄉南邊入橋十分鐘就能抵達光復鄉。

陳世凱昨視察修復進度指出,臺九線馬太鞍溪橋被沖毀造成交通不便,很多鏟子超人跟救災團隊都是透過臺鐵進出,但車輛運輸也相當重要。

陳世凱說,今下午三時馬太鞍溪便道南北向同時通車,開放通行五噸以下小型車輛,救災需要的車輛會特別開放。便道是暫時性設施,若上游水情變化或水位上升,將立即啓動「只出不進」安全管制,便道廿四小時有保全看顧,並持續監控水位狀況,調整是否封路。

農業部林保署二度實地勘查發現,堰塞湖湖水持續溢流,壩體邊坡仍不穩定,兩側邊坡暴雨崩滑機率高;後續將強化監測及警戒,也擬開設溪牀便道,評估可否針對壩體進行降挖與穩定工程,並施作河道土砂清疏及防砂工程。

林保署指出,根據近期觀測與模型分析結果,目前整體壩體結構發生全面性破壞可能性低。然溢流河道兩側邊坡,由於坡度高陡、地質鬆軟,遭遇豪大雨或地震時,發生局部崩滑可能性仍高。

東區養護工程分局長林文雄說,便道通車後監控機制將同步啓動,一旦接獲警報,會即時通報工區與監控人員採取防範措施,只要有降雨或水位異常,便道將暫時封閉,確認安全再開放通行。

受災戶陳慶元說,便道完成後還是會擔心安全,「如果溪水再漲上來就太危險了,晚上視線不好,我也不敢開」。葉姓受災戶擔心便道通車後車流變多,「真的怕光復市區會塞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