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觀察站】政策必須緊扣青年就業痛點
臺南受惠臺積電在南科擴廠帶入人口,然而南科就業人口實際僅佔全市約1成,整體產業結構以傳產、服務業、農業爲主,產業附加價值難比科技業,勞動條件常爆不友善,市府若未觸及問題核心,終將是年輕人南漂的最大阻力。
臺南95萬多名勞工,南科員工約1萬多人,南市勞工局統計就業人口,服務業佔50.99%、工業42.75%、「農、林、漁、牧業」6.26%,凸顯南科園區以外,纔是多數臺南青年對於工作環境的「體感」來源。
臺南市府2019年就有青年事務委員會讓青年參與政策,具體成果包括市府場域邀請高中社團演出、青創貸款利率促成「5年全額利息補貼」等,市長黃偉哲也表示各局處都有推動青年相關政策,例如經發局的青年創業補助、農業局有輔導青農、都發局做租屋補貼等,但恐怕幫不到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
勞動部5月發佈平均提繳工資統計,臺南薪資3萬9599元僅排全臺第10名,輸雙北、新竹縣市、高雄等,佐證除了半導體還有不少低薪產業,網路上不乏年輕人分享回臺南找工作,中小企業是接近基本工資的待遇,還要常態性加班,都讓「南部薪水比較低」既定印象難抹滅。
市議員李宗霖先前質詢也說接獲不少遭欠薪、離職後反被提告的勞工陳情,還有勞工稱遇到慣老闆時求助勞工局,竟被回「那你可以去找別的工作,勞基法已經很保護勞工了」,顯示暗藏不友善的勞動條件。
中央、地方極力擴大南科園區發展AI等新藍圖,同時臺南也並存許多低薪且相對剝削的產業,纔是難以安居樂業的困境。青年政策層面甚廣,成立青年局處難讓問題迎刃而解,但市府政策必須抓到青年就業痛點纔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