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青年就業篇】高雄青年失業率低 起薪輸北北桃

高雄近5年青年失業率 製表/宋原彰

高雄近年爭取科技業落腳,拚產業轉型,但統計發現,大專畢業生平均薪資3萬8780元,低於全國,跟北部明顯落差,而30歲至39歲中青世代,正陷入被新科技取代的風險中。

據統計,高雄15至24歲失業率從2020年13.2%降至2024年8.5%,25至29歲族羣去年下半年失業率爲5.4%,雙雙爲六都最低。大專畢業生薪資雖略高於臺中及臺南,卻不及4萬元起跳的桃園與雙北。

中山大學政經系教授張其祿說,15至24歲族羣失業率降低,不意味青年就業環境已改善,許多人繼續升學,延後就業,勞動參與母數減少,可能形成失業率下降假象。義守大學財經系教授李樑堅則說,市府針對此族羣推實習計劃,但並非長穩的工作職務,能否銜接正職纔是重點。

議員許採蓁並點出,高雄大專畢業生薪資排名六都後段班,技術服務等高薪就業人數,僅雙北的一半;青年失業率下降值得鼓勵,但克服北漂是重要課題,市府喊話多年的科技產業,至今似未實質創造就業機會。議員鄭孟洳也說,高雄科技、數位文創、綠能等產業還在萌芽,青年薪資水準偏低,職涯發展空間有限。

勞工局坦言,高雄傳產等職缺約佔整體市場3成,近年已盡力開發中高階專業職缺,產業結構轉型仍需些時間。青年局長林楷軒說,傳產、餐飲等業薪資受市場機制影響,但青年局合作的企業,實習薪資都在平均以上,未來會積極媒合高科技業引才。

張其祿另提醒,30至39歲中青世代轉職門檻高,恐成新科技世代下最大受害者,此階段多爲家庭支柱,經濟壓力大,政府應避免過度集中資源於高科技業,忽視整體勞動市場結構。李樑堅指AI時代產業快速變動,中青世代未與時俱進,恐陷入失業危機,市府須增加此年齡層職訓資源,助中壯年有效轉型。

市長陳其邁近期宣佈大青年計劃,整合15個局處、49項青年政策,從工作等七大面向協助青年因應各階段挑戰。青年局指高雄傳產、餐飲業人力缺口大,正透過有薪實習策略導入青年人力,一併解決傳產缺工及青年就業問題,5年來留任率達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