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體檢/【青年就業篇】新北青年近90萬 青創遍地開花
扶植青農是新北近年重點之一,新北首座農創所「有種茶 UChung」今年6月在坪林啓用,市長侯友宜出席,與青農一起做茶飲。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有近90萬青年人口是六都之最,近年青創基地遍地開花,助青年接軌職場、市場,青年實習專區6月剛上線。專家說,新北有豐沛的技職、中小企業及產業鏈資源,推展青年事務不能各做各的,要強化跨域治理及整合,多聽年輕人創意來突破框架,也要避免資源過度集中特定產業。
繼桃園、高雄之後,新北2022年初成立青年局,但青年事務委員會早在10年前即誕生。市長侯友宜曾強調,青年是城市的希望與未來,市府會當青年後盾,提供更多機會及圓夢的沃土,滿足尋職、創業等需求。
青年局長邱兆梅說,新北有豐富多元產業資源是一大優勢,前年陸續設立8座青創基地,每處有不同主題,下月即將在中和安邦社宅開出第9座。「新北有課UKO」品牌,有各類職涯賦能課程,包括NVIDIA AI證照課,也攜手思科籤合作意向書並開設網通資安課,培育數位人才。
議員顏蔚慈曾任桃園市青年局長,她說,新北青年政策主要方向較模糊,看似有多元管道協助青年創業、就業,但求助或使用資源者有限,多數青年以服務業爲主,推動青年事務做法應有開創性。
議員戴湘儀指出,大量青年跨縣市移動,主計總處失業調查僵固地以戶籍地爲準,恐與真實脫節。另外,職場變化快速,新興產業、科技發展與國際局勢影響產業結構與工作型態,青年政策須及時迴應年輕族羣實際需求,滾動調整資源配置。
網路社羣崛起、自媒體、直播平臺當道,年輕人喜愛職業類型與過往不同。銘傳大學企管系副教授傅大煜說,近來政府資源較集中半導體等產業,建議推動更均衡的產業與青年發展政策,創造多元就業機會,爲青年打造行行出狀元、業業有黃金的環境。
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李俊達說,幫青年找頭路不是重點,關鍵在個人與工作的適配,青年事務要發揮最大能量,首要突破單位間框架,地方青年事務橫跨青年、勞工、農業等,打破單位疆界才能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