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青年就業篇】臺南青年事務分散 盼設單一窗口

臺南市近5年青年失業率 製表/吳淑玲

黃偉哲指出,市府是依「業務屬性」專業分工,農業局專責青農輔導、文化局輔導藝文青年、勞工局負責青年就業輔導,若依年齡層設立青年局,恐無法有效整合專業資源,關鍵在於整合與協作,市府也成立「青年策略聯盟」,結合14所大專院校。

南市府統計,2024年15至19歲失業率已降至7.3%,較2022年高峰17.6%下降逾10個百分點,20至24歲失業率也降至11%;25至29歲及30至34歲分別爲5.9%與2.9%,顯示青年族羣中,30歲以上就業情況最穩定。

臺南近5年青年人口不斷流失,今年5月淨增847人,其中自北北桃遷入達374人,市府分析,科技大廠設廠與在地創業風氣成形,是吸引青年返鄉或移居主因。

臺南整體產業結構仍以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農業爲主,科技業聚落雖逐步形成,多數集中在善化、歸仁等特定區域,臺南青年平均薪資仍落後雙北與桃園,尤其初入職場多爲服務業與技術門檻偏低的工作,產業附加價值仍待提升。

六都中,新北、高雄、桃園和臺北已陸續設青年局,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認爲臺南無青年局,青年事務被零碎分配在各局處,欠缺整體規畫與政策連貫性,導致青年就業、創業、居住與公共參與等,得不到應有的資源與重視,「青年政策不能只是口號,要能落地實現」。

民進黨市議員朱正軒則說,青年事務面向廣泛,若無明確分工與效能指標,設青年局恐流於形式,他建議設立單一窗口,讓青年清楚可用資源並擴大服務對象,社宅也應分配一定比率給育有子女的家庭及青年創新戶。

南市府表示,目前由研考會統籌6大青年議題小組,涵蓋教育、就業、運動、公共參與、國際交流及政策協力,並由各專責局處擔任召集單位,落實與青年參與,打造完整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