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人口篇/雙薪父母忙 盼託兒環境更友善

桃園市出生率爲六都第一,不少家長都希望能持續增設公託、保母選擇等,營造更好養育環境。 本報資料照

「生兒容易,養兒難。」是桃園不少年輕三明治家庭心情寫照。雙薪父母大多選擇將孩子送往託嬰中心或給保母帶,但近年虐嬰新聞多,令家長擔憂,盼政府增設公託、培訓更多合格保母,營造更友善育兒環境。

26歲林小姐懷孕中,寶寶2個月後出生。她說,生育補貼雖不無小補,但整體而言仍不夠,除了尿布、奶粉開銷龐大,託嬰中心問題更是傷腦筋,公託補助多但名額少,很難排,家長多送私立,1個月約花1萬8000元,等於補貼就沒了。

林小姐也提到,公託難等,加上虐嬰新聞多,實在不敢給保母帶,家人也無法隨時當後援,建議市府再廣設公託,可減輕很多負擔。

36歲韓先生肯定桃園生育補助、育兒津貼比其他縣市要多,減輕不少壓力,他有2個小孩,都選擇送保母,「希望可以增加合格保母,讓家長多加選擇。」

韓先生說,他將二寶送保母照顧,每月補助9500元,自己再貼幾千元,還有基金會定期訪視,不過八德區的保母真的太少,選擇不多。

桃園市保母協會總幹事彭玉琴常趁聊天時問:「有沒有考慮生第二個?」很多父母認爲養育子女成材的成本比以前高太多,不願再生。

彭說,以前養育觀念是養育孩子「成人」,現在是希望「成材」,投注心力和經費相對比以往多。早期教養一個孩子可能只要3、500萬元,現可能要7、800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彭玉琴認爲,桃市府在照顧婦幼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也希望地方與中央政府能注意保母因管理嚴格出現斷層,年輕保母愈來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