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新加坡的小國戰略(廖明輝)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坦言,全球貿易與安全架構正逐漸瓦解,對深受其惠的新加坡而言,無疑正處於「高度不可預測時期」。(新華社)

《華爾街日報》於9月19日刊出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專訪,聚焦這個全球化受益國家,如何在日益不可預測的世界尋求穩定生存空間。黃循財坦言,全球貿易與安全架構正逐漸瓦解,對深受其惠的新加坡而言,無疑正處於「高度不可預測時期」。他警告當前國際秩序轉型可能是「混亂且困難的」,提醒各國共同承擔防止衝突升級責任。

新加坡歷來支持美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與軍事參與,視其爲平衡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但黃循財強調,新加坡也堅持「不選邊」的戰略自主,渴望在兩強對峙中創造政策迴旋空間。他指出,「我們希望自己做選擇,而非被迫選邊站」,反映出小國在強權夾縫求生存的現實智慧。新加坡作爲東南亞航運與金融樞紐,港口每年處理上千萬個貨櫃,極度依賴自由貿易與區域穩定。然而,隨着美國在川普時代顯著調整全球角色,從國際體制建構者逐步轉爲功利性交易者,新加坡所熟悉的國際秩序正快速變形。黃循財警示過往如此劇烈的地緣政治轉變,多數都以大型衝突作爲終局,而當前國際社會面臨此種風險重演。亞洲引爆點尤其令人憂心,首當其衝的便是臺灣問題。黃循財提醒,美國與盟國不僅應防止中國對臺動武,也應設法阻止臺灣朝法理獨立邁進,因這已觸及北京「最紅的紅線」。

在這樣的戰略思維下,新加坡積極推動實質性經貿網絡再造。今年9月,新加坡與13個志同道合國家共同啓動「未來投資與貿易伙伴關係」,涵蓋範圍從紐西蘭、挪威到阿聯等國,目標是振興多邊貿易體系,維繫小國得以生存發展的規則性環境。新加坡「網絡型小國戰略」展現務實與靈活並重外交智慧。一方面維持與美中兩強的良好互動;另一方面則積極拓展多邊合作,避免經濟與安全過度依賴任何一方。黃循財坦言儘管目前中國在工程能力、快速產品迭代和市場規模方面具備無可取代優勢,但全球產業鏈走向仍將受到美國政策方向深刻影響。他預見,未來美國將更聚焦於自身利益,在國內關於全球角色的爭論也將更加尖銳。

事實上,川普對新加坡徵收關稅,儘管美國對新加坡存在貿易順差,這一點讓新加坡社會感到不解。川普政府對國際體制的懷疑與敵意,更讓原本依賴規則與制度的國家如坐鍼氈。新加坡發現美國已從過去的系統性管理者,轉變爲僅顧利益尋找租客的房東角色,因此,新加坡除強化經貿合作與科技佈局外,也逐步調整國內治理體系以面對更嚴峻挑戰。新加坡政府將人工智慧廣泛納入公共管理流程,力圖打造全球最具AI素養的勞動力以維持競爭力。此外,在柔佛設立經濟特區爲新加坡跨國公司提供馬來西亞勞動力和辦公空間,緩解本國結構性限制。但挑戰遠未結束。新加坡長期面臨低生育率困境,社會結構壓力不斷上升。移民雖有助於補足勞動力缺口,卻也加劇族羣融合與地緣政治敏感性,尤其當大量移民來自中國,更需謹慎處理社會認同與國際立場的交錯影響。(作者爲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