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打詐不能等 嚴刑重罰止氾濫(陳清雲)
詐欺早已不是零星小案,而是跨境、專業、組織化的「黑產業」,規模動輒數百億。政府打詐制度失能,不僅摧毀民心,更動搖國安。圖爲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2025國際警察合作論壇-打擊跨境犯罪研討會」。(趙雙傑攝)
演員李興文公開控訴妻子遭詐,帳戶瞬間被「清空」,震驚社會。但這絕非孤例,而是臺灣詐騙氾濫的縮影。詐欺早已不是零星小案,而是跨境、專業、組織化的「黑產業」,規模動輒數百億。受害人報案後卻常只能「乾等」,警方、司法、金管會互踢皮球,黃金追查時間早就流失。這樣的制度失能,不僅摧毀民心,更動搖國安。政府必須嚴肅面對,打詐不能再等。
首先,重刑嚴罰,讓詐騙犯怕。現行《刑法》對詐欺罪僅三至七年,實務量刑往往不到兩年就可假釋。相比動輒上千萬的犯罪所得,等同「高報酬、低風險」。應立即修法,對跨境集團、慣犯、重大金額案件大幅加重刑責,甚至研議比照恐攻的重罪處理,讓詐欺犯有所忌憚。
其次,沒收優先,徹底斷財路。刑罰再重,若贓款還能轉移享用,終究治標不治本。必須落實「先凍結、後偵辦」,建立檢警即時攔截金流機制。建議由法院設「金融快速專庭」,受害人一報案即可凍結帳戶,避免資金迅速出境。做到「一毛錢都別想拿走」,才能真正切斷犯罪誘因。
再者,成立國家級「打詐中心」。目前各部會各管一塊,缺乏統一指揮。應由行政院設「國家打詐中心」,跨部會即時聯動,整合金管會、警政署、法務部、NCC與教育部,並與國際執法單位接軌。參照歐美的「金融情報中心(FIU)」,臺灣也必須具備跨境追查、即時封鎖的能力。
同時,數位教育全民化,防線往下紮根。詐騙層出不窮,正因民衆對新手法陌生。教育部應將「數位識讀與防詐」納入國高中必修,透過案例教學,讓年輕世代提早建立防護意識。對長者,地方政府可結合社區大學、裡辦,舉辦「防詐演練」,讓全民都具備基本防禦力。
最後,政府決心+社會共識。詐騙不只是刑案,而是撕裂社會信任的國安危機。若政府再慢半拍,就是失能甚至共犯。必須透過嚴法重罰、即時凍結、跨部會整合、全民教育四管齊下,展現決心。唯有如此,人民纔會相信政府真的在保護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打擊詐騙需要立法嚴懲、金融斷流、統合指揮、教育普及多管齊下,相輔相成。詐騙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是攸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政府此刻若再拖延,就是對全民的背叛。唯有「嚴法重罰、快凍快查」,才能守住人民最後的信任防線。
(作者爲前立法院法制局局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