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關稅重擊、議事亂局 還要惡罷?(陳清雲)
面對關稅危機,民進黨不思共謀對策,反以惡意佔領立法院主席臺、破壞議事程序爲能事,阻撓朝野協商與經濟應變法案的討論。(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雙重危機——外有美國對臺加徵32%關稅所帶來的經貿衝擊,內有立法院議事僵局與朝野對立加劇的政治亂象。國難當頭,人民期待的是團結應對與務實解方。在這關鍵時刻,朝野政黨都應迴應民意,放下對立,提出可行政策與協商方案,共同爲解決內外挑戰尋找出路。
美國川普重返政壇,祭出強硬保護主義,對臺產品課徵32%對等關稅。這非僅是經濟議題,更是國安警訊。外貿倚重美國的臺灣,瞬間遭遇出口與股市雙殺,國安基金緊急護盤可能都無法阻止股災。這正是警鐘長鳴的時刻,卻也是檢驗執政者與民代格局的時機。
令人痛心的是,面對此等危機,立法院竟上演了荒腔走板的一幕。民進黨不思共謀對策,反以惡意佔領主席臺、破壞議事程序爲能事,阻撓朝野協商與經濟應變法案的討論。口口聲聲說要「顧民生」,實則將人民肚子餓的問題,拋諸腦後。難道國際關稅危機來襲,解方是拉布條與高喊口號?
外交談判方面,執政黨更錯失良機,先是誤以爲三兆赴美投資能換來貿易友誼,結果關稅照樣祭下;後又傳出「由前總統蔡英文率團赴美談判」的說法,企圖以前政治領袖包裝新危機。這不是外交,而是內銷。真正的談判,需要的是實質籌碼、精準策略與跨黨整合,而非政治懷舊。
我們要問:爲何早在美國政壇保護主義聲音高漲之際,政府卻毫無預警與應對?爲何在企業界憂心出口困局之時,執政黨卻忙於發動罷免、將國會變成選舉操作的延長線?我們不是沒有機會,但我們正在浪費機會,把寶貴的國家治理時刻,消耗在對立與鬥爭之中。
此刻的臺灣,最該思考的是三件事:
第一,停止內鬥,集中對外。面對美方壓力,朝野應設立「關稅談判特別委員會」,集結產官學界力量,快速回應、積極佈局。執政黨若無法放下意圖翻轉政局的大罷免算計,那就該讓位給有能力與美交涉者主導。
第二,顧經濟優先,佛祖其次。政治神主牌無法擋關稅,派系鬥爭無法救就業。當人民工作飯碗不保,誰還管你是挺誰不挺誰?若不能先顧肚子,再談信仰,終將兩頭落空。
第三,提前準備下一波經濟風暴。此次關稅只是開端,未來中美對抗升溫、全球地緣政經風險升高,我國必須加速產業轉型、拓展多元市場,降低對美高度依賴。同時重啓與CPTPP、RCEP等多邊平臺接軌的努力,才能穩住經濟命脈。
民進黨作爲執政一方,有責任主導穩定局勢、提出有效策略,而非任由議事失序、分散社會焦點。國民黨近來在問政表現與政策主張方面逐步展現企圖,若能持續深化論述、凝聚民意,將有助於推動「務實問政」,帶動臺灣政治迴歸理性與建設。
當前臺灣正處於經濟與政局雙重壓力下,社會所需的不是更多口號,而是一點理性與謙卑。面對經濟暴風眼,執政團隊應以穩健施政爲重,避免再以對立操作罷免火上加油。在野力量若能堅守民生優先、理性監督的角色,也將成爲此時局中珍貴的穩定力量。畢竟,這場大火燒的不是某個政黨的支持率,而是2300萬人的生活。
(作者爲前立法院法制局局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