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別讓「禁抖音」成爲文化鎖國(黃瑞彬)

王義川稱學生使用抖音「白目白目」,呼籲校園禁用。王世堅則酸有人太玻璃心,引發熱議。(合成圖/資料照)

近日執政黨立委王義川提出,將要求教育部邀教師團體、家長團體及兒少代表討論國中小校園內全面禁用抖音;與此同時,同黨立委王世堅,因其過去情緒激昂且極具特色的質詢片段,被大陸音樂人改編爲歌曲《沒出息》,意外爆紅掀起旋風。

抖音自成立以來,以短影音爲核心的媒體模式徹底改變了全球閱聽習慣。每個使用者都能透過影片吸引流量,形成跨文化的龐大影響力。政治領域也不例外。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態度轉變可謂明證——4、5年前,他以「國安威脅」爲由揚言封殺抖音;然而到了去年大選,他卻利用抖音吸引年輕選民。這說明對社羣媒體的評價,往往並非出於安全,而是出於其政治利益。

在臺灣,抖音使用者規模同樣龐大。根據臺灣網路資訊中心去年的調查,臉書使用量下滑,而抖音/TikTok 持續成長。且在調查的3個月內,有 21.67% 的成年民衆使用過抖音,其中 44.45% 爲每日使用者。王世堅質詢片段的爆紅,正是抖音滲透臺灣社會的縮影。

立委王義川主張在中小學全面禁用抖音,出發點或爲保護青少年免於沉迷。然而與其以禁止取代教育,不如強化媒體素養與思辨能力。數位世代的孩子若被全面隔絕,只會在缺乏引導下以匿名帳號使用,反更難監督。真正的數位教育在於培養學生理解演算法與行銷邏輯;當青年能理性使用平臺時,他們不只是使用者,更能成爲創作者,講出臺灣的故事與價值。

抖音的存在不僅是娛樂現象,也是一種資訊流動與文化交流的窗口。過去美國民衆曾在「TikTok 大對帳」中,看見中國大陸民衆的真實生活,進而反思自身現況。同樣地,身處華人文化圈的臺灣,也可藉由抖音瞭解對岸社會的脈動。若臺灣因政治敏感而完全排拒這樣的平臺,只因擔心中國大陸利用抖音進行文化輸出或政治宣傳,實則錯失觀察與迴應對方敘事的機會。

抖音終究只是媒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因抽象的國安疑慮就全面封禁,不啻爲因噎廢食。這樣的舉措不僅反映出臺灣社會對自身文化影響力的信心不足,也削弱了我們主動發聲的能力。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到,臺灣要「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與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而要真正做到這點,關鍵在於「溝通」——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在世界舞臺上以對話取代隔閡。

若我們自絕於全球主流媒體之外,無異於走上鎖國的老路。1853 年美國黑船叩關日本,結束其兩百年的鎖國政策,築起高牆並無法完全保證不被外力打破。就算封鎖抖音,也無法阻止類似內容透過 Meta、Instagram 或 YouTube 流入臺灣。若禁用抖音的理由是「防止對岸宣傳」,那麼是否要更近一步封鎖所有含中國大陸內容進入臺灣?這樣的擴張邏輯,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由。

王世堅的質詢被改編成歌曲《沒出息》,雖起於娛樂性,卻在兩岸網路空間掀起共鳴。這種文化傳播,或許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能展現臺灣的民主多樣性。正如王世堅所言:「別人可以統我們,我們也可以統他們。」文化與輿論的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當臺灣能以自信與幽默迴應外界,我們輸出的不僅是內容,更是一種開放與自由的價值。

因此,若僅因政治疑慮而封殺抖音,不只是對數位時代現實的逃避,更是放棄讓世界聽見臺灣的機會。唯有勇於溝通、善用媒介,並讓青年成爲對外發聲的新力量,臺灣才能真正成爲既有文化自信、又能與世界對話的民主典範。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