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米其林餐廳多了 臺灣觀光客少了(黃瑞彬)
經濟部與觀光署透過米其林「把臺灣美食故事帶向世界舞臺」、吸引國際觀光與商務客在臺消費的目的,未達成增加觀光客來臺人數的目標。(中時新聞網 制)
米其林指南進入臺灣邁入第8年,從去年49間增至53間餐廳獲星級肯定,創歷年新高,近日剛請辭的經濟部長郭智輝曾受訪表示,4年內要讓臺灣有500顆米其林星星,雖然在他卸任前星星數量並未達標,但經濟部企圖透過米其林餐廳的數量提升達成吸引國際觀光與商務客在臺消費的目的,顯然並未成功。而觀光署所說透過米其林「把臺灣美食故事帶向世界舞臺」的志向也進展緩慢。
依照觀光署的統計,去年來臺旅客只有新冠疫情前的67%,顯然臺灣觀光的發展陷入瓶頸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米其林評鑑在8年內從臺北擴張到7個城市,餐廳數量也愈來愈多,而政府持續的投資卻也未見觀光人數上升之成效,其根本原因仍是觀光政策的「見樹不見林」。
旅遊不外乎食衣住行,臺灣觀光產業住房房價高漲,部分城市交通建設不足等問題,這些結構性問題已多年不見改善。飲食文化雖是臺灣近年力推的重點,並被視爲最具軟實力的觀光亮點,但若連這項優勢都未能得到觀光客的青睞,無法帶動整體體驗的提升,那麼臺灣觀光極可能再次陷入困境。
米其林餐廳的推廣,顯示出臺灣的國際化,雖然能夠吸引商務客層消費,然而客層數量不多,難以顯示出效果,若要凸顯在地化,「五百盤」、「五百碗」以及第一屆「五百甜」等在地美食評鑑,或許更能塑造出臺灣飲食多元、親民卻又精緻的形象,對推廣觀光的整體效益,可能比單純增加星級餐廳數量更爲深遠。
而對臺灣飲食最爲熟悉的一個羣體:大陸游客,在近年兩岸對抗的情勢下,陸客來臺數量嚴重縮水,已造成諸多景點人潮銳減。陸客在許多國家消費力高,依照2023年的統計,中國大陸觀光客是全球旅遊消費金額冠軍,對於全球觀光的影響非同小可。陸客對臺的消費力,不僅提升觀光收入,亦能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基礎建設,若僅以國安議題,將所有陸客全部拒於門外,甚爲可惜,政治人物眼中的國安,卻是庶民的經濟來源,就算臺灣在地的美食評鑑高度發展,卻仍舊無用武之地。
而如今大陸經濟發展舉世皆知,年輕人消費強勁,這些族羣生長於網路世代,身受網紅、藝人的影響,如今在大陸發展的演藝人員,政府動輒以統戰威脅、甚至扣上「舔共藝人」的紅帽子,陸委會對於近日九三閱兵也提出說法,若有明確「逾越臺灣社會紅線行爲」,將依法處理,持續的兩岸對抗對彼此關係發展有害而無益。若政府只將觀光客提升的目標限定於陸客以外的目標,在日韓觀光客不如預期,且新南向政策又緩不濟急的情況下,非但難以達成觀光署所稱「千萬旅客」,觀光逆差亦非快速能改善。
臺灣的美食雖然聞名世界,然而欲提升觀光人數,一味透過出資提升米其林餐廳的數量,企圖挽救觀光逆差,此「星星」之火仍不足以燎原,如何加上在地美食,形成高低端各具特色的美食網,並應正視陸客對於臺灣觀光產業之影響,擺脫過去沉重的國安意識形態,纔是一個真正能推廣臺灣美食,又能產業升級的根本辦法。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