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人員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 全教總轟:欺世盜名的政策假象
全教總主張,公教人員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不併入事假內。圖爲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與考試院修正「公務人員請假規則」,新增「身心調適假」每年3天、不需檢附醫療證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表示,此舉表面看似進步,實則要併入事假計算,與家庭照顧假爭搶7天有薪事假額度,完全無視年輕公務員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迫切需求,是欺世盜名的政策假象。
教育部日前召集教師、家長、大專校院團體研議身心調適假。但與會者透露,教育部態度強硬,指公務員身心調適假均包含於事假內,不能只有教師獨立於事假外,該會「有溝沒通」,就是宣講政府立場的摸頭大會。
全教總今天再度痛批,行政院與考試院政策短視,犧牲公務員與勞工權益,呼籲立即修正「公務人員請假規則」,讓身心調適假脫離事假束縛,才能真正實現健康臺灣的願景,政府若繼續漠視民意,這場身心調適假的鬧劇只會讓全民失望。
全教總再指出,112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生已實施獨立身心調適假,不計入事假。反觀公務員與勞工,卻被困在事假框架中,毫無公平可言。大法官釋字308號闡明「公教分途、公私一致」原則,因此強烈主張,教師身心調適假應獨立爲新假別,不併入事假計算;教育部應正視教育現場特殊性,帶頭修法示範。
全教總也說明,2002年「兩性工作平等法」(現性別平等工作法)制定生理假,初期因併入病假計,導致女性勞工爲節省病假額度,僅約一成使用生理假,2013年修法將生理假獨立爲3天、不計入病假,才真正落實權益保障。如今身心調適假重蹈覆轍,併入事假計算,公務員爲保全事假額度,勢必犧牲身心調適假的使用。
全教總呼籲,若勞動部未來比照公務員將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對廣大無薪事假的勞工而言假別將形同雞肋,毫無實質助益。健康臺灣願景也會淪爲空談,政策美意被行政官僚扭曲,淪爲欺世盜名的政治口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