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延伸宜蘭環評初審 前交長批:程序不正義應退回

▲民間團體與賀陳旦舉行「北宜高鐵七大缺失 要求重啓評估」記者會。(圖/記者周湘芸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環境部上午舉行「高鐵延伸宜蘭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公民幫推」、「守護宜蘭工作坊」、「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等民間團體及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一早於環境部前舉行「北宜高鐵七大缺失 要求重啓評估」記者會。賀陳旦直言,整個決策過程不重視在地民意,且程序不正義應退回,更忽略臺鐵在國家體系所扮演的角色,等同將臺鐵生命線斬斷。

公民團體今質疑「高鐵延伸宜蘭」計劃存在7項重大缺失,不僅未依法完成可行性研究,即急促進入環評初審程序,且評估邏輯扭曲、排除在地居民參與,嚴重侵害公共利益與程序正義。此外,高鐵方案整體比臺鐵僅快5分鐘,經費卻暴增2300億元。

公民幫推理事長黃建興表示,公民團體表示已擬定交通部鐵道局12項違法失職重點,將前往監察院遞交具名陳情書,呼籲監察委員立即介入調查。同時也呼籲交通部重啓高鐵延伸宜蘭評估作業,重啓完整的可行性與替代方案評估,並建請環境部在評估報告出爐前暫停環評程序。

賀陳旦表示,重大交通建設攸關的不只是交通運輸功能,更深遠影響地方發展型態、空間治理與國家資源分配。每一項大型建設的決策過程,都應建立在完整、透明、且經得起檢驗的可行性研究與替代方案比較之上。北宜直鐵做爲臺鐵替代方案,不該只是主方案的陪襯,而是提供政策決策者真正能衡量取捨的選項。

他認爲,執政機關的決策必須從社會整體成本效益的角度重新思考,重視既有的國家體制、重視在地民意,完整評估宜蘭在地均衡發展的效益,不能輕易斬斷臺鐵的生命線。

▲民團與賀陳旦舉行「北宜高鐵七大缺失 要求重啓評估」記者會。(圖/記者周湘芸攝)

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發言人劉仲書認爲,現行評估過於草率,有混淆視聽、誤導羣衆之嫌。這次高鐵延伸宜蘭計劃大幅變更所倚靠的可行性研究基礎非常有限,只有17頁的報告。以這樣的評估爲基礎直接納入綜合規劃,並進入環評程序是一個值得社會各界審慎看待的訊號。

劉仲書指出,鐵道局引用20年前臺鐵的提速研究報告,該報告實則與高鐵無關。綜合規劃報告權重設定更是漏洞百出,產業經濟外溢效益佔55%,土地增值佔21%,8成效益與交通本身無關,根本是一連串騙局,等於是把效益賭在觀光與土地炒作上,落入「把外快當本業」的誤區。

守護宜蘭工作坊代表李玉菁則指出,鐵道局聲稱舉辦地方說明會,但僅在宜蘭市舉辦一場,完全無視頭城、礁溪等沿線居民。高鐵沿線周邊30公尺內禁建、60公尺內限建,等於路廊周邊120公尺內的居民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對在地的衝擊在環評報告書中卻隻字未提。

頭城鎮農會總幹事吳立民也說,政府應重新進行完整的可行性評估。此外,僅讓北宜兩地交通時間省5分鐘,卻要多花2,300億元的交通建設,明顯不符宜蘭人的需要;宜蘭擁有好山、好水、好環境,應確保國家投資能真正促進地方發展,而不是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