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高鐵沒經可行性評估?前交長批程序不正義 鐵道局跳針回答

北宜高鐵沒經可行性評估?前部長批程序不正義,鐵道局跳針回答。(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鐵延伸宜蘭案昨環評初審,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現身批評北宜直鐵突然變高鐵,內容粗糙、程序不正義。北宜高鐵究竟有沒有經過可行性評估?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今日迴應媒體提問時未正面答覆,並多次搬出行政院2011年要交通部分析計劃「各項可能方案」的函示,強調階段性報告的內容已比可行性評估更細緻。

爲解決宜蘭線線路迂迴所導致行車時間過長的問題,交通部從20年前就規劃北宜新線,縮短臺北與宜蘭間鐵路運輸時間,也取代公路運輸部分功能、減輕國道5號負擔。最初的路線因直接穿過翡翠水庫集水區而被否決,交通部之後又提出新路線,繞開集水區。

但鐵路繞開集水區,距離變長就失去效益,適逢高鐵營運步入穩定成長,交通部鐵道局2019年11月改採高鐵方案,續行規劃及環評作業。

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陳祐誠攝)

呂新喜指出,在路線變長之下,高鐵就具有速度優勢,而在工程考量上,臺鐵在南港並未預留延伸空間,高鐵則有,各種評估下讓高鐵方案被採納。

而交通部研究多年的直鐵方案,突然被改成高鐵,外界質疑沒有經過完整的可行性評估,是程序不正義、沒有正當性。呂新喜未正面迴應質疑,僅不斷重申,行政院秘書長於2011年11月14日針對「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劃」(即北宜新線)函示,交通部須從公共運輸與運具整合的角度,整體分析計劃「各項可能方案」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呂新喜表示,2024年9月提報給行政院的階段性報告總共400多頁,其中17頁爲可行性研究專章,因此被誤解爲報告只有17頁。他強調,整份報告內容,做得比一般可行性評估更爲細緻。

他說,目前綜合規劃已告一段落,若環評能順利在第3季過關,預計年底就能將整個案子一起報到行政院。

至於北宜高鐵可能衝擊臺鐵營運,呂新喜認爲,軌道系統是要從整體路網來看,而不是單獨偏向臺鐵或高鐵,在健全整體度之下,運輸要搭配高速鐵路與傳統鐵路,還有地區的捷運、輕軌等,層次分明分工、做好市場定位,每個路網相互配合。

呂新喜說,高鐵2007年通車,當時臺鐵每日運量約46萬人次,到今天運量還是在上升,日均運量達到65萬多人次,沒有因爲高鐵出現,臺鐵生命線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