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改優先席恐加深世代對立?衛福部:盼民眾發揮公民素養
立法院今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修正案,將現行的博愛座改爲「優先席」,適用對象也從現行「老弱婦孺」,改爲「其他有實際需求者」優先乘坐。記者餘承翰/攝影
年輕世代與高齡長者,因博愛座讓座發生爭執事件頻傳,立法院今天通過「身障權法」第53條修正案,博愛座正式走入歷史,改稱優先席,優先乘坐對象也從老弱婦孺,改爲有實際需求者。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條文公佈後將與交通主管機關合作,持續研修優先席圖示、標示等調整,並鼓勵民衆發揮公民素養,彼此溝通讓隱性需求者也能優先使用座位。
周道君說,優先席主要於交通場域運用,衛福部將與交通主管機關研商條文標示調整,至於民團提出,應提供優先席需求貼紙,供民衆領取使用,國外也有類似做法,讓有優先座位需求者,藉由貼紙標示讓其他乘車民衆瞭解,雖本次修法僅針對座位標示,但實務上是否可導入民衆「身上」標示,衛福部在法律正式公佈後,也將啓動相關討論。
不過,三讀消息一出,有民衆擔心,未來搭乘捷運,恐陷入「人人都自稱有需求」窘境,世代對立反而加深。對此,周道君表示,身障權法有關優先席規範,是基於推動公民素養,沒有違反者如何裁處相關條文,雖然習慣需要時間改變,仍鼓勵民衆有需要就可以乘坐,同時不樂見「自稱需要,但其情況多數人不認爲需要」者,隨意乘坐優先席。
周道君表示,本次身障權法單條修法,除改變博愛座名稱外,也將適用對象從過去認知的老弱婦孺,調整爲實際有需求者,盼日後有「隱性需求者」,即使自認不符老弱福如定義,也可不必擔心他人異樣眼光,表達需求、使用優先席,盼使用交通運具民衆,與有需求者良好溝通,發揮公民素養,讓有需求者都能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