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公館圓環拆除填平提前通車 李四川揭「最大考驗」

北市府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在工程日夜趕工下,29日提前通車,由於適逢連假,車流量較小,交通狀況大致順暢。(趙雙傑攝)

臺北市公館圓環爲多年事故熱點,北市府爲促進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在工程日夜趕工下,29日提前通車,由於適逢連假,車流量較小,交通狀況大致順暢,僅有部分機車騎士不習慣直接左轉,仍採用兩段式左轉。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早至現場勘查,對於施工成果表示滿意,但他強調,最大考驗是明天正式上班通車情形。

位於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的公館圓環由於路況複雜,同時匯流來自新北福和橋的車流,車輛經常交織併發生事故。對於是否該拆除圓環各界爭論已久,臺北市長蔣萬安今年3月拍板決議拆除,但民團、議員及居民對於改建工程決策過於急促表示不滿,引起正反雙方熱議,最終北市府經專業評估及安全考量,仍決定於13日拆除。

北市府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在工程日夜趕工下,29日提前通車,由於適逢連假,車流量較小,交通狀況大致順暢。(徐佑升攝)

北市府爲促進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於29日提前通車。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中)及交通局長謝銘鴻(右)一早至現場勘查。(徐佑升攝)

北市府爲促進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於29日提前通車,除繪製新標線外,車輛禁止通行區域也已設軟式立中央分隔柱。(徐佑升攝)

北市府爲促進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於29日提前通車,仍有部分騎士不習慣直接左轉,採用待轉。(徐佑升攝)

原本市府預估工期要65天,預定於11月16日通車,但因爲施工順利,外加廠商配合連夜趕工,提前於29日完工通車。

記者今早觀察,現場僅剩部分標線仍待繪製,整體已可順利通行,由於適逢連假車流較小,通行狀況大致良好,只有部分機車騎士仍不習慣可直接左轉,依然採行兩段式左轉。

李四川一早至現場會勘,對於通行狀況表示滿意。他說,今日一早5時45分先提早讓公車通行後,6時全面開放,目前通行狀況暢通,「最大的考驗還是明天上班的時候」。此外,還有一些騎士對於可直接左轉還不習慣,可能還要適應。

謝銘鴻說,今天正交路口開放,工程部分都完工,僅剩下部分標線今日應該可以全數繪製完成,未來就是要觀察後續正交路口是否在行車會有衝突的情形,再持續做微調。北市新工處表示,可提前完工主要是先有預鑄廠提供工料,且與自來水處改管一併封填。

交通局表示,公館圓環改爲正交路口後,公館羅斯福路往新店方向共有1線公車專用道、4線汽機車道。對向新店往公館同樣有1個公車專用道、汽機車左右轉2線車道及直行2線車道。

交通局建議,在福和橋往公館方面因爲受到墩柱影響,駕駛人可先在橋上分流,下橋後會有2線直行信義區、1線公車專用道及2線汽車車道往公館羅斯福路,下橋機車則需要兩段式左轉。至於信義基隆路往福和橋方向,左右轉各2線車道、2線直行車道。針對羅斯福路四段119巷部分,在施工時有微調,並先以軟式的中央分隔柱畫設行人通行區。

交通局強調,羅斯福路的原先停靠路側的12條公車路線,會改道公車專用道上,至於國道公車或專車等則是持續到路側,避免全部集中到公車專用道,將持續監控車況並調整標線等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