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拆後D2!福和橋機車族塞爆 李四川談優化:會把號誌改善

▲公館圓環拆除後第二個上班日,副市長李四川(舉手者)與交通局長謝銘鴻(右一)現場視察。(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公館圓環改建爲「正交路型」9月29日上路,昨日爲連假後第一個上班日,臺北市長蔣萬安到場視察時稱「車流順暢」,但實際上週邊路段卻陷入嚴重壅塞,引發大量通勤族抱怨。今(1日)情況則略有改善。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一早7點視察時指出,同仁從市府搭公車到文山區,大概塞了大概二十分鐘,下午會再去做優化,把號誌做改善,今天的狀況確實好轉許多,興隆路後段也沒有再塞車。

昨日是完工後的首個工作天,無論上、下班都塞爆,民衆抱怨連連。經過1天的檢討調整,今天(原公館圓環路口至少派出10名警員、義交指揮交通,但雖然羅斯福路往北方向車陣變短,但福和橋仍塞到新北端。公館圓環原址是基隆路、羅斯福路的交叉路口,更是連通臺北市及新北市的樞紐,昨天是圓環拆除後第1天,不少民衆抱怨上班時間福和橋根本塞爆成了停車場,而羅斯福路往北的方向,也因公車車流無法消化,回堵到興隆路口,讓民衆苦不堪言。

▲▼公館圓環拆除後第二個上班日,涌入大量通勤車潮。(圖/記者林敬旻攝)

李四川及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一早前往視察,羅斯福路往北方向回堵的車流明顯沒有昨天這麼長,但仍塞了約1個路口,仍比圓環拆除前多了不少;而福和橋下橋的車輛依然塞爆,李四川對此表示,橋中間確實小塞,但一個綠燈即可消掉車流,跟拆公館圓環前其實狀況差不多。

李四川也指出,昨天基隆路東往西,真正有點塞,有同仁從市府搭公車到文山區,大概塞了二十分鐘,下午會再去做優化,號誌做改善。

針對羅斯福路四段113巷及119巷,車輛是否能直接右轉基隆路?李四川則說,市府原本規劃讓車輛行駛芳蘭路轉臥龍街,接回基隆路,但看起來用路人還是比較習慣直接走基隆路,看看這幾天適應的狀況再調整。

記者詢問,橫越基隆路的「二段式行人號誌」因秒數過短,行人無法順利穿越馬路,造成人車爭道險象?謝銘鴻迴應,考慮再把行人專用區往後移,其實先前已經移過一次了,接下來還會研擬是否再往後調,旁邊有一個行人號誌的燈,可能也能向後移,拓寬車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