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獲嘉:小院裡的大溫暖丨聚焦“四高四爭先”·高效能治理
鄉村有效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新鄉獲嘉縣創新模式,將農村空庭閒院改造成充滿溫情與活力的“鄰里互助小院”,爲羣衆提供家門口的暖心服務。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孫利娟:哥,今天啥飯?
廚師:今天蒸麪條和雞蛋湯。
午飯時間到了,在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志願者孫利娟來到老年食堂打好飯,趕忙送到98歲的安連英老人家裡。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徐道雲:俺媽剛纔就是給這說今兒中午有啥好吃的。
安連英的女兒徐道雲在鎮上做點兒小生意,中午一忙起來,常常抽不出身給老母親做飯,而村裡“鄰里互助小院”的助餐服務,能爲高齡、腿腳不便的老人送飯上門,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徐道雲:一星期都不重樣,你要忙了,一打電話人家就送了,不要錢,俺老孃特別喜歡吃人家做出來的飯。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孫利娟:俺都是一個村了,互幫互助一下,她們高興了,我也高興了。
記者注意到,這個“鄰里互助小院”是一個通過改造閒置房屋,打造的集老年食堂、理論宣講室、文娛活動區、鄰里說事兒區等多個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空間。依託這個平臺,小院不僅推出了上門送餐服務,還能提供日間照料、課業輔導、矛盾調解、文體活動等 10 多項便民服務。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黨支部書記 徐傑:主要是爲了解決,村裡面“一老一幼”的問題。通過這個服務平臺,能把大家聚到一塊兒,體現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相互幫助的精神。
出現矛盾到互助小院,在西街村已經成爲習慣。兩個村民因爲修路地基修多高的問題意見不合,導致門口的路遲遲修不成。於是,倆人來到小院的“鄰里說事兒”室。
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李留根:從我家進的時候,不能讓我從門口往家進跳坑,原來是個小坡,現在進到家像跳坑裡頭一樣會行?
爲了讓調解更有效,村裡組織有經驗、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退休教師等“五老”人員組成專業調解隊伍,他們從法律到人情,讓矛盾雙方的疙瘩很快散開。
新鄉獲嘉縣徐營鎮西街村村民 宋海軍:以前都是好好的,爲了修個路,大家的事兒 ,兩人吵的不可開交。現在調解以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還都是朋友。
煩心事兒有地方說,遇到困難有人幫,村民們有了活動場所,“小院”逐漸成爲大家願意去、樂意去的地方。今年,獲嘉縣還計劃建設“鄰里互助小院”示範村43個,逐步完成全覆蓋。
新鄉市獲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佔軍:獲嘉縣建立了長效機制,統籌民政、婦聯等部門的資金和政策項目,對“鄰里互助小院”的場所建設、設施配套和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鼓勵企業家和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黨員服務隊,出資出力共同運營,讓村村有小院,共享互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