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工作法 化解千家事丨踐行“兩高四着力”·高效能治理·漯河實踐
從村集體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薄弱村”,到年入百萬的“明星村”,再到“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漯河黑龍潭鎮老應村把“自治、德治、法治、智治”擰成一股繩,把實事辦進老百姓心坎裡。
村民應文革最近有個念想,看到村西頭舊坑塘改造成500平米生態浮島公園,風景宜人、功能齊全,他也盼着自家門口的舊坑塘能煥然一新。爲此,前天,他試着向網格員提出了想法。讓他驚喜的是,僅隔一天,專業測量隊就上門了。
河南海存實業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應軍旺:這路的高度,坑的高度,還有GPS測一個實際數據,把這數據彙總以後,在一週之內,我們會有一個紙質性的文件報上去。
效率從何而來?關鍵在網格員手機裡的“漯小智”系統。村裡58名網格員憑藉這個“掌中寶”,實現民情上報、隱患巡查、矛盾調解“秒傳秒應”。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網格長 應賀傑:人人都下載一個,村裡有啥事件了,點這個上報,羣衆有啥需要幫助的問題,通過這個平臺,一提交很快就回應了。
看着施工隊忙碌,應文革喜上眉梢。更讓他高興的是,村裡邀請他和鄰居們共同參與坑塘的規劃設計。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 村民:得安幾個路燈給坑塘那,不安路燈不中。既然建了,建得好看一點,方便一點。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網格長 應賀傑:大家反映的問題通過“漯小智”平臺也提交上去了,(有)迴應了咱再坐一塊兒商量看看,有啥意見了咱再提提。
智治提速增效,德治則春風化雨。 村裡一間暖心的“和事堂”,成了化解矛盾的“穩壓器”。退休幹部王慶安主動當起調解員,憑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用“拉家常”的方式,成功化解了30多起鄰里糾紛。潛移默化中,爭當“好媳婦”“好婆婆”的文明新風在村裡悄然興起。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村民 王慶安:俺村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議,大家治,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都是鄉里鄉親的,既講情,講理還得講法。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 村民:俺的人心齊,衛生搞得好。俺的工廠,合作社都搞了可好,小孩兒不出家門,跟媳婦,都管掙錢。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黑龍潭鎮老應村黨支部書記 應朋偉:每天下午我們村“兩委”都在這兒碰頭,能解決羣衆的訴求,多的時候有五六十件,我們每次都是非常認真地研判,解決我們羣衆的後顧之憂。
瞄準羣衆身邊的“關鍵小事”,老應村探索出一條“四治”融合的治理新路,讓羣衆的“急難愁盼”加速變爲“馬上就辦”,“問題清單”轉化爲“幸福賬單”。
濮陽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 酒曉玲:老應村在鄉村治理這一塊也是給我們打了個樣,所以我想這次學習之後把老應村的先進經驗帶回去,接下來是要進一步把網格做實,把戰鬥堡壘建得強起來,把服務讓它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