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首臺套 這家企業底氣從何而來丨聚焦“四高四爭先”·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簡稱“首臺套”,是指國內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或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裝備產品。是技術創新的難中之難。在新鄉市,有家規模只有五百人的專精特新“小”企業,研發目標是“專攻首臺套”。他們的底氣從何而來呢?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張月:這些長4.2米、寬1.5米、高1米的黃盒子,就是盾構水平運輸機車裡的電源系統。它們這周就要和地鐵施工用盾構機一起運往新加坡。裡面組合了電芯3000只,滿足載重80噸的特種機車續航12小時的工作動力。

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機車售後事業部總經理 郭學修:這幾年研發了國內第一臺盾構機(水平運輸機車)用鋰離子電池,提高了地鐵的施工效率,從最小的(載重)噸位25噸,逐漸(發展到)現在最大可以做到80噸、100噸,智能化控制也在同步提升,可以進行遠程控制。

要想研發首臺套,就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好的。河南鋰動電源和河南師範大學結成緊密的創新聯合體。企業把市場需求第一時間分享給高校,高校再把研發成果反饋到工藝、材料升級換代上,高校的實驗室成了企業的中試線。

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 李保鵬:客戶說要使用8年,每天使用(充電)2次。(我們)去換算成電芯的壽命,轉化成可量化、可執行的技術指標。河南師範大學也會召集結構方面的、電氣方面、電化學的老師跟我們一塊去制定方案、試製、測試。

在河南師範大學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授們和企業技術人員正在根據新訂單的需求,討論研發方向,像這樣的碰頭每週都有。

河南師範大學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尹豔紅:我們做實驗的時候,企業的人也會來共同參與。他們也會給我們派一些技術人員去指導設備的操作。

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 李保鵬:共建了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已經申報了兩項省級項目。前一段,他們招標準備新建一個實驗線,我們一塊去跟設備供應商討論設備指標,根據我們(共同)的需求,定製了一些實驗設備。

高校擅長從0到1,企業擅長從1到100。企業拋出需求,高校開展原材料、性能等基礎研究,再通過“迷你版”生產線快速驗證。這種“實驗室—中試—量產”的無時差模式,讓企業孵化出塗層材料、智能熱控制、冷卻管理等多項核心技術。成爲了其在細分領域不斷“闖關”首臺(套)的底氣。

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 馮國恩:根據訂單需求我們開發生產了多款國內首臺(套)機車用鋰離子電源系統。中國中鐵、中國中隧、還有中車資陽、中車大連都是我們長期合作的客戶。

【記者觀察】專攻首臺套,來企業採訪之前,我對他們這樣的口號表示懷疑。幾天的採訪我找到了他們的訣竅,把“迷你版”生產線搬進高校實驗室,實現“實驗室—中試—量產” 流程簡化到極致,說白了就是產業鏈和創新鏈高度融合,讓企業的創新既有爆發力又有持久力,有了這樣的超級引擎,就不怕跑不出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