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衛東區:網格“四治”助推基層高效能治理

“以前回來晚了經常沒地方充電,現在多好,這麼大一個車棚,充電口也足,不僅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小區環境也更加整潔了。”7月20日,平頂山市衛東區光華路街道光華社區東南單小區居民劉女士說。

這個車棚能夠快速投入使用,得益於該街道“走訪入戶、樓棟見面、庭院議事”工作機制。光華社區專職網格員袁芳玉在日常巡查時發現,該小區電動自行車日益增多,無處充電的現象愈發突出,小區居民一致呼籲建設車棚。

羣衆有需求,街道有迴應。爲把車棚建到羣衆心坎上,工作人員一方面廣泛徵求居民意見,一方面積極對接施工方,根據收集到的意見,一次次完善施工方案。如今,車棚正式投用,能夠滿足100輛電動自行車的停放和充電需求。

今年以來,衛東區聚焦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着力推進“五基四化”,堅持黨建引領、網格支撐、數治賦能,積極探索“微治、衆治、智治、自治”基層治理路徑,切實將羣衆身邊的小事辦實、急事辦妥、難事辦好,爲全區經濟發展高質量、社會治理高水平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微治爲先,織密網格體系。該區圍繞建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延伸到底的組織體系,將黨支部建在庭院、把黨小組建在樓棟,推動社區大網格、庭院小網格、樓棟微網格與社區大黨委、庭院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有效融合,劃分社區大網格375個、小區小網格521個、樓棟微網格2568個,實現全域覆蓋、無縫銜接,構建起“黨建引領、多網融合、一網運行”的治理體系,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衆治爲要,配強網格力量。該區創新“五長三員”機制,選拔黨小組長、網格長、庭院長、樓棟長、單元長和網格員共1.1萬餘人,與“一警一法律顧問”有機融合,推動“網格+警格”雙向賦能,拓展羣衆自治路徑,增強基層治理末端感知。

智治爲方,優化網格運行。該區明確“五長三員”職責定位,實行“日巡查三必到、周彙總七必訪”機制。線上完善街道、社區、居民三級網格微信羣,線下定期開展“走訪入戶、樓棟見面、庭院議事”等活動,樓棟公示黨建二維碼,羣衆掃碼即可獲得服務信息,並可線上反映問題,推動網格與數治有效嵌合,形成“上門問事—羣衆提事—網格解事”閉環。強化數治平臺建設,依託12345民呼必應平臺,建立接訴即辦機制,實行全時段受理羣衆、企業各類諮詢、投訴、求助、意見建議等訴求,今年以來受理羣衆訴求事項5561件,辦結率97.58%。

自治爲本,激發網格活力。該區聚焦羣衆需求,強化羣衆自治平臺建設,深化“四議兩公開”和“一徵三議兩公開”工作法運用,羣衆自發成立“紫藤下”議事廳、“老潘調解”、六六調解團等服務品牌,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累計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3500餘件。強化社會服務平臺建設,建成投用5個新就業羣體“衛東暖驛”,打造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16個,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組工夜校、司法夜校等16個,逐步實現各類羣體社會服務全覆蓋,交出了人民滿意的基層治理答卷。(來源:平頂山市衛東區委宣傳部 作者: 朱江淼 胡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