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合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原標題:“多格合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街道商戶佔道糾紛,在街區議事會上被商戶、居民、城管“三方共議”化解;餐廳油煙擾民矛盾,經黨建聯席會協調解決,既保住“煙火氣”又守住“清新味”;待建工地出現違規停車和居民種菜問題,城管、城建、公安等部門現場辦公,三天內完成疏導整治……近期,上海市創新以黨建引領爲核心、以多元共治爲路徑的“多格合一”模式,爲提升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提供新抓手,悄然帶動基層治理邏輯的迭代升級。

當前,城市人口密度攀升,居民需求趨向多元化,對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看似瑣碎的基層治理問題,關乎民衆的居住與生活體驗,也考驗着城市治理體系的韌性與智慧。針對城市治理新情況新形勢,今年年初上海市出臺《關於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多格合一”不斷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的意見》,通過完善網格劃分標準,將城運網格、警務網格、綜治網格、黨建網格等多種網格“合一”,全面整合街鎮現有管理力量,推進條條協同、條塊聯動和政社互動,夯實聯勤聯動力量,形成城市基層治理合力。

簡而言之,“多格合一”就是用“一格統合多元力量、一網打通條塊資源”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傳統治理機制對“包格到責”有細緻要求,但在解決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問題上,要麼變成接訴部門的“燙手山芋”,要麼多管齊下後出現治理盲區。黨建引領推進“多格合一”的精髓就在於,保留傳統網格化管理的精細化優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樞紐性力量,打破網格各部門職責界限,採用聯席會商、聯勤聯動等機制把城運、警務、綜治等多個單一網格資源整合起來形成治理合力。

比如,社區噪聲擾民問題涉及公安、環保、物業三方職責,傳統的網格化管理在服務下沉、資源調配、響應效率上難免捉襟見肘,容易出現“公安管治安、環保查分貝、物業勸調解”等各自爲政情形,導致處置週期長、羣衆滿意度低。而在“多格合一”機制下,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統籌功能,通過搭建跨部門聯席平臺,將公安、環保、物業和居民代表等力量整合進同一治理單元,共商治理方案、協同開展行動,推動問題從“多頭分步處理”轉向“一站式聯合處置”,顯著壓縮了問題響應時間,極大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

從“網格細分”邁向“多格合一”,是對“小馬拉大車”治理難題的有效迴應。“多格合一”的深層意義在於升級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底層邏輯——從“單線對接”轉爲“協同共創”,以黨建引領爲依託,把所有積極力量調動起來,形成一個嵌入城市神經末梢的治理共同體。由此,治理不再是單一條塊的“獨角戲”,而是問題聯處、風險聯防、服務聯供的“協奏曲”。以黨建引領凝聚共識、以機制創新貫通條塊資源、以社會參與激活共治活力,推動了治理模式從“政府包攬”轉向“全民共治”。這一實踐既延續了傳統治理方式的優勢,又通過資源整合破解了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難題,更藉助共建共治激活了內生動力,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借鑑的實踐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超大城市治理的複雜命題並非簡單的制度突破或多重服務的拼接,而是靠系統性思維推動治理架構、協同邏輯與參與生態的同步優化。比如,上海從“網格細分”轉向“多格合一”的背後就蘊含着多個維度的持久探索,其中既有意見頒佈前,傳統網格治理總結出的大量實踐經驗、黨建引領服務“最後一公里”過程中的長期沉澱,新時代環境下平臺型政府建設的創新與突破,還有意見發佈後,各區、各街道、各社區結合各自情況特點、經驗累積、治理重點等進行的細緻安排。

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並無標準答案,各地都在交出特色答卷。北京西城區以“黨建+網格”整合十餘個單一功能網格,用“繡花針”穿起治理“千條線”,打造綜合服務網格;深圳羅湖區以“一網治理”改革爲核,借力AI、大模型、大數據構建智慧社區、智慧城管等可複製樣板……這些實踐或重視機制創新,或強化技術賦能,既延續網格化管理的精細基因,又彰顯基層治理的本土特色,共同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治理的多元圖景。因此,對城市治理而言,也需因地制宜把握治理痛點,探索差異化的實施路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更高品質城市生活的期待,是一場永遠在路上的探索之旅。

(作者:孫祥飛,系華東政法大學韜奮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