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數智賦能基層高效能治理
紅旗渠畔,數智化浪潮正爲基層治理注入強勁動能,滋潤着一城人的生活。從城市社區的物業糾紛快速調處到鄉村田間的隱患實時排查;從景區周邊的服務精準優化到千家萬戶的訴求高效響應,數字技術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正讓這座城市的治理精度不斷提升、服務溫度持續彰顯。
林州市委、市政府錨定“黨建引領、數智賦能、服務爲民”目標,林州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運用智能互聯技術推動基層公共服務的社會化、精準化、智能化、精細化供給,構建“未訴先辦+接訴即辦”雙輪驅動體系,讓基層治理從“線下人工”邁向“線上智能”,從“被動響應”轉爲“主動服務”,用科技溫度暖民心、解民憂,助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惠民生,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智平臺築根基 網格發力實現“未訴先辦”
“河道雜物堆積會影響汛期行洪。”8月2日,桂林鎮南馬巷村網格員劉玉法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隱患,立即通過手機端“安馨辦”App上傳現場照片和位置信息。接到平臺推送的預警後,村委會迅速調集機械清理疏浚河道,3天內完成任務。在這背後,是林州市數智治理平臺構建的“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高效治理體系在發揮作用。
爲打破基層治理“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困境,林州市投資100餘萬元建成400平方米的數智平臺調度中心,實現與安陽市基層治理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無縫對接。通過多輪專場培訓,588個村(社區)的2228名網格員全部掌握平臺操作,依託PC端和手機端完成網格任務下發、事件上報等全流程線上運行,達到了“雲端聚力解民憂、網格聯動促和諧”的效果。截至目前,累計生成巡查記錄223982條,下發任務101238條,上報事件5676件,處置隱患900件,“網格+大數據”的協同效應讓治理精度顯著提升。
在任村鎮,文旅產業帶來的遊客量年均超過50萬人次,商戶多、車位少等問題曾讓基層治理壓力陡增。通過科學劃分5個網格、10個微網格,網格員楊培寧每天穿梭於街巷,將佔道經營、消防隱患等問題實時上傳平臺,推動職能部門精準施策。
數據賦能讓治理從“事後救火”轉向“事前預警”。平臺通過實時數據分析預判風險,推動提前介入干預。2025年3月,熱線接到購車補貼未兌付投訴工單後引起高度重視,隨即對近半年以來該相關問題進行排查,共梳理出工單649件。平臺立即向商務部門推送預警,聯合排查發現全市3800餘輛車存在補貼滯後問題,經協調籌措資金完成兌付,及時提振消費信心。對“五一”假期期間的旅遊投訴數據進行分析後,林州市精準定位交通疏導、餐飲住宿等短板,推動相關部門優化服務預案。這種“治未病、解未訴”的治理新形態,正是數智賦能的生動實踐。
熱線聯動聚合力 閉環機制落實“接訴即辦”
“半夜反映的供暖問題,清晨就有人來修!”8月19日,筆者在林州市開元街道走訪時,居民李女士這樣評價林州“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
去年冬天一個深夜,她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撥打6812345熱線反映家中暖氣不熱,平臺立即交辦至該市供熱公司,維修人員凌晨上門,3小時恢復正常供暖。這樣的效果得益於林州市整合61條非緊急類服務熱線及人民網留言、政府網投訴等渠道,實現“一號對外、集中受理”的接訴即辦機制。
爲讓羣衆訴求“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着落”,林州市構建“受理——交辦——辦結——回訪——考覈”全流程閉環體系,從“治理”到“智理”,一網統管激活了基層“末梢神經”。該市將服務時間從工作日8小時延伸到24小時,效能監察實現清晰透明可追溯。今年以來,平臺共解決羣衆問題16889件,辦結率達99.98%,羣衆評議滿意率92.35%。
燃氣服務投訴量從一季度的465件降至206件,降幅55.7%,這組數據見證了熱線聯動的治理效能。針對今年第一季度集中爆發的燃氣投訴,平臺通過數據分析梳理出收費渠道不暢、隱患處置滯後等問題,形成專題報告推送至綠能天然氣公司。企業隨即開展專項整治,優化收費系統、加強安全巡檢,用實實在在的整改行動和精準服務贏得羣衆認可。
“三辦”“三管”機制爲“接訴即辦”保駕護航。簡易事項“直接辦”確保2小時內響應羣衆訴求;複雜事項“商定辦”明確主協辦單位職責;疑難事項“指定辦”由專班牽頭攻堅。對超期辦理、推諉扯皮等問題,實施專班督辦、提級督辦、問責督辦三級監督,推動問題按時反饋率達95%,一次辦結率超90%。“以單觀政”理念讓每一張工單都成爲檢驗幹部作風的“試金石”。
數智融合惠民生 基層善治繪就新圖景
今年開春,林州市桂林鎮董街村村民王先生家院牆裝上了監控探頭。原來,兩家相鄰的窄巷常因堆放的柴草和倒水濺溼牆面而起爭執,村裡幾次調解都收效甚微。
新任街長張林麗走訪瞭解後,協調村裡在爭議點安裝了監控。高清畫面還原了每一次小摩擦的背後真相:有時是風颳倒了柴草,有時是孩子玩耍不小心弄溼了牆面。“鐵證”面前,雙方都紅了臉低了頭。一條窄巷,因科技的介入和網格員的用心而重新變得寬敞,也暢通了兩家人的心路。
從鄉村的鄰里糾紛化解,到新能源車主拿到補貼的笑臉;從汛期前及時疏浚的河道,到旅遊旺季順暢的交通疏導,數智賦能讓基層治理既有速度,又有溫度。
林州市還創新推出“三報”預警機制,日報“風險點”形成三色清單,專報“開藥方”推動靶向治理,月報“促提升”倒逼責任落實。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深度挖掘,平臺已形成6篇決策參考專題報告,推動政策堵點、服務短板的根源治理。5584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與網格員、民警組成治理合力,讓“小網格”築牢“大平安”。
從“線下人工”到“線上智能”,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林州市以數智平臺爲紐帶,把服務送到羣衆家門口。這套融合了科技力量與人文關懷的治理方案,正讓“高效能治理”的種子在林州大地生根發芽,結出惠民利民的豐碩果實,爲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着“林州智慧”。(來源:林州市委宣傳部 作者:劉劍昆 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