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9線馬太鞍870公尺涵管便橋通車 居民嗨放鞭炮
居民感謝公路局日夜趕工,自行購買鞭炮等候通車點燃,帶來喜氣。(王志偉攝)
馬太鞍溪大橋遭沖毀,公路局趕工興建涵管便橋今通車。(王志偉攝)
臺9線馬太鞍溪橋在上月23日上游堰塞湖潰堤時遭沖斷,經公路局努力,涵管便橋提前於今下午3時通車,涵管便橋分爲南下、北上兩線,均爲單向行駛,全長870公尺,公路局在兩端入口設置大型「替代道路」看板指引,時間未到,大批車輛已提前到現場等候通過,也有馬太鞍溪橋邊居民自行購買鞭炮等通車時點燃,期望災後帶來些許喜氣。
因堰塞湖潰流釀下游光復鄉嚴重災情,泥水也將馬太鞍溪橋沖毀,臺9線交通中斷需改道花46線箭瑛大橋、193線及臺11甲線,原本短短500公尺的距離增加到20公里,且道路狹小擁塞,往來非常不便。
公路局全力動員日夜搶修,克服河川水位、水量不斷變動的施工環境,完成數度水路改道及三道涵管埋設,各種大型機具輪番進場,期間並與相關機關積極協調配合下,於今天下午3時開放通車,比預定10月15日通車的目標,大幅提前,對災區後續復建及恢復,帶來非常大的助益。
涵管便道因連絡道路路寬不足,採南下、北上分離方式設置,且單向行駛。河中涵管便道寬度6公尺,南下線位於原橋上游約240公尺處、北上線位於原橋下游約35~90公尺。南下線入口爲臺9線231k+724,出口233k+047,北上線入口233k+423,出口231k+724,限小型車5噸以下車輛通行,限速30公里,初期先開放小型車(含自行車與行人)及搶救災車輛通行。
馬太鞍溪大橋遭沖毀,公路局趕工興建涵管便橋今通車。(王志偉攝)
還不到3時,南北兩處便道口已涌入大批車輛等候通車,從事業務送貨陳姓司機說,大橋沖毀,每天要「繞行」193縣道到玉里鎮,又累又耗時間,臺九線公路真的很重要。
馬太鞍溪大橋遭沖毀,公路局趕工興建涵管便橋今通車。(王志偉攝)
也有家住馬太鞍溪橋行牀邊的詹姓居民說,災後家園毀了,多靠軍方與志工協助重建家園,每天看着公路局漏夜趕工,因此特地買了一串鞭炮等通車時間燃放帶來喜氣,也謝謝施工人員辛勞。
公路局說,因堰塞湖仍列紅色警戒,水位器具已設於涵管便道及上游2公里處,可即時監測水位變化,並於南、北二端堤頂上設置CCTV,即時影像監看河牀水位變化及便道通行狀況,現場24小時有人力警戒,監控上游的降雨與河川水位變化,以利提前啓動預警機制及採取封閉管制,確保便道通行安全。提醒用路人依照指示牌面及現場指揮人員指揮通行。
公路局也指出,涵管橋通車後,第二階段是鋼便橋的搶修,全長560公尺、橋寬12公尺,總經費4.3億元,將在本月15日發包,預計明年1月31日通車,鋼便橋不限車種通行;第三階段的馬太鞍溪新建將擡高橋樑、增加跨距減少落墩,強化橫向抗衝擊能力,預計今年底前發包、北上線2026年底完成、南下線2027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