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AI仍是市場主線

進入2月最後一個交易周,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爲,隨着基本面預期修復、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市場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當前仍處於主升浪持續上行過程中。

光大證券表示,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着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總結來看,基本面預期修復,政策釋放提振資本市場信心,以及科技龍頭的重估等多方面因素疊加下,當前市場仍處於主升浪持續上行過程中。”中銀證券稱。

配置方面,雖然多家券商提醒投資者關注科技板塊行情的持續性,但AI仍是不少機構看好的主線。

銀河證券便建議投資者,降低科技方向的風險敞口。從近期的走勢來看,對比A、H股的表現,不難看出,目前A股的很多科技方向推升估值的難度越來越大,這導致結構的脆弱性在逐漸顯現,交易擁擠度過高往往意味着情緒的分歧與退潮,因此建議投資者務必謹慎應對過高的估值博弈。

“接下來,高度依賴資金接力的純主題板塊未來可持續性有限,料市場會更加聚焦明確的產業邏輯兌現,而年初以來‘大象起舞’的行情只是核心資產重估的開端。”中信證券稱。

不過,中信建投證券強調,當前市場主線仍是AI+,若交易過熱導致回調,預計仍是再佈局與進攻機會。“科技板塊市場短期未必能有持續強催化,但中期產業景氣演進是大勢所趨,即使後續科技板塊出現短暫的技術性回調,資金的濃厚參與意願仍可能爲行情提供支撐。”

“AI作爲當下市場最爲聚焦的主線方向,雖然短期成交佔比升至高位可能會導致板塊出現階段性的震盪調整,但通常不會導致行情繫統性終結。中長期看,在當前AI產業鏈各環節催化不斷、產業敘事持續煥新,且後續仍有諸多積極催化和驗證的背景下,AI板塊或將反覆活躍,主線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繼續成爲市場中長期聚焦的主線方向。”興業證券表示。

中信證券:純主題板塊可持續性有限

展望後市,高度依賴資金接力的純主題板塊未來可持續性有限,料市場會更加聚焦明確的產業邏輯兌現,而年初以來“大象起舞”的行情只是核心資產重估的開端。

首先,從情緒和倉位角度來看,熱門主題的超額換手率和成交佔比均處於歷史極高分位,活躍資金倉位已升至過去五年的最高水平,料後續純粹依賴資金接力的板塊行情持續性有限。

其次,從產業邏輯角度來看,DeepSeek大規模部署和應用,以及阿里巴巴CAPEX大幅超市場預期意味着國產AI已經從映射和主題階段邁向真正的產業趨勢,大市值公司的高利潤彈性會使得缺乏業績的純主題小票吸引力大幅下降,預計未來市場會聚焦優質龍頭,摒棄單純博弈炒作。

最後,從配置的角度來看,科技板塊中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國產算力鏈、以互聯網平臺爲代表的AI應用、以及端側AI三大主線;傳統核心資產中想象空間足夠大、低位時間足夠久、機構持倉出清相對徹底的鋰電和創新藥亦值得關注。

中信建投證券:AI+仍是市場主線

展望後市,從近期交流看,中國機構對股票興趣開始大於債券,在股票中對紅利風格興趣顯著下降。對全球資金來說,中國科技股重估認同度不斷上升,而人民幣止跌回穩是重要體現信號,人民幣匯率強勢反彈與中美經貿預期修復共振。

同時,民營企業信心與AI+產業主題轉向景氣邏輯確認,成爲當前行情強度與持續度的重要支撐。一方面,政策端圍繞“新興生產力”展開戰略級支持,從頂層設計到專項政策形成多層次驅動。

另一方面,以阿里爲代表的科技巨頭歷史性資本開支週期逐步被資本市場認可,民營企業正從需求響應轉向技術供給模式,政策傳導與產業升級共振下,科技結構性行情蓄勢待發。此外,資金的持續補給成爲行情的支撐。

配置方面,市場主線仍是AI+,若交易過熱導致回調,預計仍是再佈局與進攻機會。科技板塊市場短期未必能有持續強催化,但中期產業景氣演進是大勢所趨,即使後續科技板塊出現短暫的技術性回調,資金的濃厚參與意願仍可能爲行情提供支撐。

銀河證券:變盤概率在加大

上週市場繼續上攻,尤其是科技方向高歌猛進,再度空中加油。但重要會議與海外擾動也越來越近,管理層對“編概念”的炒作敲警鐘。因此,即便週末騰訊大模型再一次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投資者還是要留意估值過高與結構分化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爲自己適當地留一些後手。

操作層面,雖然看不清方向,但變盤概率在加大,建議降低科技方向的風險敞口。從近期的走勢來看,對比A、H股的表現,不難看出,目前A股的很多科技方向推升估值的難度越來越大,這導致結構的脆弱性在逐漸顯現,交易擁擠度過高往往意味着情緒的分歧與退潮,因此建議投資者務必謹慎應對過高的估值博弈。

反觀順週期方向,目前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關注估值更合理的順週期方向,考慮到重要會議已經非常近了,資金大概率會更加關注政策預期的變化。

而對於港股方面,港股可能會對國內政策更敏感,接下來的波動可能也會放大。投資者切勿在某一市場或某一風格中投入過多的倉位。

國泰君安證券:橫盤震盪

展望後市,快速反彈後,股指或將橫盤震盪。首先,決策層對經濟形勢與資本市場態度的積極轉變,以及中國AI產業趨勢的出現,維持2025年中國股市“轉型牛”的年度判斷。

其次,2025年春季前後整體的交易定價環境是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宏觀政策預期暫難以快速調整的階段,因此市場整體承擔風險的意願相較於2024年四季度是降低的。

再次,過去一段時間的快速反彈,市場正在快速計入投資者對兩會政策和產業趨勢的樂觀期待,市場情緒的局部高點預計將較快形成。因此,下一階段股指總體進入到橫盤震盪。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科技投資緊盯AI相關,並逐步回補低位紅利。一方面,科技行情向產業邏輯優先落地驗證方向聚焦,大模型開源平權後,下階段本地部署將成爲企業應用的主要方式,看好本地垂直應用/國產推理算力/端側設備更新的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穩定類資產目前成交額佔比處於歷史極低分位,在節後實體數據弱修復的背景下,總量預期整體仍偏弱,預計部分穩定類週期資產在兩會後將出現修復性機會,如銀行/煤炭/鐵路公路等。

興業證券:AI仍是市場主線聚焦方向

AI作爲當下市場最爲聚焦的主線方向,雖然短期成交佔比升至高位可能會導致板塊出現階段性的震盪調整,但通常不會導致行情繫統性終結,在大的產業趨勢下,應對階段性的局部過熱和小波動,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內部做好擇時輪動,找到相對有性價比的方向。

中長期看,在當前AI產業鏈各環節催化不斷、產業敘事持續煥新,且後續仍有諸多積極催化和驗證的背景下,AI板塊或將反覆活躍,主線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在產業邏輯和政策環境的支撐下,AI或將不斷穿越短期的交易擁擠,繼續成爲市場中長期聚焦的主線方向。

結合中期產業趨勢與短期相對性價比,當前AI產業鏈50大細分方向中,可重點關注光模塊、服務器、AI芯片、PCB、運營商等環節。

中銀證券:市場仍處於主升浪持續上行過程中

總結來看,基本面預期修復、政策釋放提振資本市場信心以及科技龍頭的重估等多方面因素疊加下,當前市場仍處於主升浪持續上行過程中。

風格方面,持續看好科創50。成長風格處於三年大級別佔優的起點。2025年成長風格或將成爲市場結構性行情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風險偏好與成長結構性行情高度相關。短期市場仍處於風格偏上行階段,其對於成長相對優勢的支撐作用不減。

此外,國內AI產業鏈的加速發展帶來產業趨勢。2月EPMI顯示節後新興產業景氣趨勢有所回暖,反映行業需求的產品訂貨指數更是環比上行6.6個點至50.7。雖然短期板塊交易活躍度持續上升,但產業趨勢的上行成爲本輪科技行情持續性的重要支撐。年內信用弱復甦貨幣強寬鬆的背景下,具備產業趨勢的科創50有望成爲市場結構首選。

中泰證券:風險偏好或趨勢擡升

國內方面,DeepSeek突破下,民企座談會上對於互聯網等產業態度好轉與需求側政策定力強化並存。因此,2025年資本市場亦將呈現“強預期,弱現實”的特點,風險偏好或相對此前趨勢擡升,但盈利等壓力依然較大。

中期維度下,建議維持紅利類資產、債券等組合主線不變。科技股會反覆活躍,且波動加大。就短期節奏而言,民企座談會的積極信號或將驅動兩會前強勢的行情延續,而互聯網大廠或最爲受益。伴隨兩會政策預期發酵以及中央匯金股權劃轉,預計近期央國企等板塊也會有所表現。

光大證券:積極把握春季行情

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着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配置方向上,建議關注科技成長及消費兩條主線。科技成長板塊關注政策在資本市場具有映射的TMT、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消費板塊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及服務消費,如家電、消費電子、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

東吳證券:多空輪動發生的概率較低

展望後市,多空輪動需要明顯的週期切換,鑑於近年來信用週期呈現出週期性弱化、波動性收斂的特徵,週期規律趨於失效,多空輪動發生的概率較低。

從大方向上看,流動性邏輯下,市場有進一步估值擡升的空間,市場已進入新一輪的“看多”週期。924以來政策底已現,宏觀基本面復甦斜率上修。總量層面“量”維持韌性,“價”止跌企穩。市場擔憂的地產銷售端也迎來邊際改善,新房價格環比轉漲的趨勢正從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傳導。在增量政策的作用下,宏觀基本面下行風險相對有限,是支撐行情開展的基礎。

配置方面,成長風格有望形成新一輪主升浪。當前仍處於科技成長風格階段,風格切換的核心變量是美元築頂,目前賠率交易依然佔優,科技成長風格將持續演繹。

華金證券:春季行情可能進入後半段

展望後市,春季行情進行中,但可能進入後半段。首先,分子端高頻數據顯示基本面繼續修復。一是地產周銷售可比增速回升;二是節後開工率有所回升。

其次,流動性方面,微觀資金仍有一定流入空間,春季行情可能進入中後期。一是歷史經驗來看,微觀資金仍有一定流入空間:首先,歷史經驗上2020至2024年春季行情期間外資、融資和新發基金的日均流入規模分別爲16.58億元、10.36億元、62.18億份;其次,1月13日至今融資流入和新發基金日均流入25.19億元、14.95億份。二是後續微觀資金仍可能繼續流入A股。

風險偏好方面,部分情緒指標已偏高,但政策和產業趨勢仍可能繼續支撐風險偏好。一是部分情緒指標已偏高:首先,歷史經驗上2020至2024年春季行情期間,全A換手率一般在1.5%-2.2%左右,200日均線以上個股佔比約爲30%-80%,TMT成交額佔全A之比約爲20%-50%;其次,1月13日至今,全A換手率高點在2.16%,200日均線以上個股佔比最高升至76.03%,TMT成交額佔比最高達46.48%。二是政策和產業趨勢仍可能繼續支撐風險偏好。

配置方面,當前來看,外部事件偏積極、流動性寬鬆,成長風格短期可能難改變。接下來,一是國內政策寬鬆短期大概率延續。二是外部風險可能進一步下降。三是科技產業趨勢不斷上升。同時,基本面延續弱修復,國內流動性短期可能維持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