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有望延續強勢表現,風險偏好正持續回升
上週A股三大指數週線集體飄紅,上證指數在上週五盤中續創今年以來新高,進入8月中旬,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爲,牛市氛圍不會輕易消失,市場在中長線上依舊呈“系統性‘慢’牛”格局,當前國內市場整體表現較好,隨着內外利好因素持續累積,未來國內市場有望延續強勢表現,勿需質疑本輪行情的上行趨勢與市場空間。
光大證券表示,當前國內市場整體表現較好,隨着內外利好因素持續累積,未來國內市場有望延續強勢表現。短期預期差驅動下,下半年市場或衝擊新高。
“勿需質疑本輪行情的上行趨勢與市場空間。本輪行情增量資金來源衆多,有保險、養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資金,也有居民配置資金的入市。近期兩融餘額站上十年新高,反映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正在持續回升,看好下半年A股衝擊2024年高點。”華西證券指出。
配置方面,銀河證券提醒投資者,短期維度下,考慮到短線(情緒)博弈的難度依然較大,仍建議以左側埋伏爲主,持有板塊若情緒催化(快速拉昇),則適當兌現。同時,短線交易要密切留意事件(情緒)落地前後的股價表現,不宜有太高的預期。
“綜合當前政策背景、國際形勢、資金水平、風險偏好、匯率趨勢、技術結構等因素,市場在中長線上依舊呈系統性‘慢’牛格局,若有短線擾動引發可觀回調可增配。”浙商證券稱。
中信證券:小微盤現階段更需要放慢腳步
相比於一些高景氣但是也階段性高位的行業,其實小微盤現階段更需要放慢腳步。當前的市場,對於業績兌現度較高的強產業趨勢仍然保持較大的剋制,但對於148倍市盈率的中證2000和TTM利潤爲負的微盤股很難找到繼續向上的合理性。
事實上,此前持續提示關注的五大行業(有色、通信、創新藥、遊戲、軍工)的估值遠比中證2000和微盤股板塊合理,過去一年的上漲也主要來自盈利預期不斷重塑而非純粹拔估值。小微盤背後主要還是依靠純粹的流動性來驅動上漲,結構性的盈利增長確實也存在,但自下而上的合理性加總後在整體上就變得不合理,小微盤整體的盈利增長遠不如2015年。
從驅動力來看,量化產品、小型主動權益產品以及散戶貢獻了小微盤的主要增量資金,同時板塊的融資熱度升溫也遠快於權重板塊。未來一旦宏觀邏輯逐步理順,微盤+銀行的結構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
因此,配置上的策略還是建議投資者聚焦在五大強產業趨勢的行業,同時避免參與似是而非的資金接力交易。
銀河證券:大概率爲熱點輪動行情
上週指數繼續上行,上週三的高點快速收復,市場情緒還是很強的。而兩融餘額繼續上行也符合本輪行情由流動性推升的基本判斷,資金關注兩融餘額時隔十年再次站上2萬億元,但從兩融餘額佔A股流通市值、兩融交易額佔A股成交額等指標來看,均處於歷史中樞水平,所以短期資金不算亢奮或過熱。
但從技術角度看,或有進一步整固需求。中期來看,延續8月處於政策空窗期和中報集中披露期的判斷,市場或大概率爲熱點輪動行情。
操作層面,八月份走蓄勢的概率偏大,這個階段中期佈局要堅守自我,而且市場出現調整後對中線佈局會顯得更加關鍵,中期建議繼續關注反內卷、科技自主、創新藥等景氣度趨勢向好的方向。
短期維度下,考慮到短線(情緒)博弈的難度依然較大,仍建議以左側埋伏爲主,持有板塊若情緒催化(快速拉昇),則適當兌現,短線可關注軍工、機器人、新消費等可能出現情緒發酵的方向。短線交易要密切留意事件(情緒)落地前後的股價表現,不宜有太高的預期。
申萬宏源證券:牛市氛圍不會輕易消失
展望後市,投資者普遍對牛市有期待,但對短期市場的分歧有所加大。總結短期市場面臨的阻力:一是2025年三季度市場預期經濟回落和政策重點是調結構,宏觀環境暫時不支持指數向上突破。二是牛市結構主線尚未確立。
牛市中要做動量,但最強動量應該從牛市的核心敘事中誕生。醫藥和海外算力是獨立高景氣,但牛市主線需要內涵外延更大縱深,國內科技突破、全球市佔率高的製造業反內卷,纔是潛在的牛市主線方向。
不過,牛市氛圍不會輕易消失。三季度宏觀組合不利,不會影響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預期,只會帶來小波段調整。真正可能影響牛市氛圍的因素:一是2026年中前後纔是供需格局改善的驗證期,彼時如果需求顯著回落,才構成中期基本面改善的證僞。二是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強纔是關鍵基本面,如果中國製造競爭優勢被約束,纔會破壞牛市氛圍。
因此,9月初之前,A股可能反覆有行情。9月初之後,A股存在內生調整壓力。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政策可能再次發力。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核心是時間是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資金流入的朋友。繼續維持2025年四季度好於2025年三季度,2026年會更好的判斷。
配置方面,短期強勢結構醫藥、海外算力是高景氣方向,也凝結了市場對牛市的期待,獨立行情演繹過程中,板塊的相對性價比有所降低,後續這些方向可能與市場齊漲共跌。9月初之前,國防軍工可能反覆有機會。同時短期板塊輪動變爲不變,目前相對性價比較高的方向是新消費,可能輪漲補漲。後續市場休整波段,高股息可能再次階段性佔優。
中信建投證券:A股仍處於牛市中繼
展望後市,短期A股繼續超預期上行面臨一定阻力,PPI弱於預期、關稅緩和協議到期與估值修復完成帶來的交易縮量,但A股仍處於牛市中繼,回調帶來配置良機。
當前海外邊際改善,美聯儲迎來人事變動,鴿派人物米蘭獲短期任命,美聯儲內部鷹鴿分歧,短期擡高市場降息預期,引發A股外資流入波動。長期或將加強政治干預,損害美聯儲獨立性,影響美元長期走勢。
結合歷史美元下跌週期分析,發現美元走弱背景下,新興市場得到不同程度獲益;就國內而言,港股有強資金流動性+低估值+高股息率優勢,相對A股對外資吸引力更強。
7月中國進出口數據進一步改善,PPI弱於預期,但政策信號下,反內卷與寬信用有望促使價格低位溫和回升。
配置方面,近期行業輪動加速,建議關注新賽道低位細分品種。行業層面,可重點關注國防軍工、AI算力、半導體、人形機器人、有色、交運、券商、創新藥等。
浙商證券:若遇短線擾動引發可觀回調可增配
展望後市,市場在中長線上依舊呈“系統性‘慢’牛”格局,若遇短線擾動引發可觀回調可增配。接下來,三方面或帶來短期擾動:一是上證綜指日線MACD頂背離+“3674壓力位”臨近。二是海外擾動。三是關注市場成交量的收斂。
不過,綜合當前政策背景、國際形勢、資金水平、風險偏好、匯率趨勢、技術結構等因素,市場在中長線上依舊呈“系統性‘慢’牛”格局,若有短線擾動引發可觀回調可增配。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保持當前持倉不動,短線不激進,等待中線配置機會到來。操作方面,繼續採取“1+1+X”均衡配置(大金融中銀行、券商+軍工/計算機/傳媒/電子/電新等科技成長),同時關注地產補漲的可能性;此外,注意積極挖掘年線上方低位個股,做好板塊內“高低切”操作。
興業證券:中國主動投資的優勢正在迴歸
當前,中國主動投資的優勢正在迴歸。一方面,代表主動公募基金平均業績的兩大指數已較去年10月8日新高上漲近10%,今年以來跑贏多數寬基。截至8月6日,代表主動公募基金平均業績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指數分別較去年10月8日新高上漲8.31%/8.81%,今年以來分別上漲16.92%/16.67%,跑贏多數寬基。
另一方面,跑贏滬深300的主動偏股基金佔比升至歷史高位。截至8月6日,今年以來跑贏滬深300的主動偏股基金佔比大幅上升至78%,這一水平在2010年以來僅次於2010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21年。
今年主動偏股基金中已經出現“翻倍基金”,爲2022年以來首次。“翻倍基金”作爲主動投資能力的重要體現,歷史上只在2006-2007年、2009年、2014-2015年以及2019-2021年出現。今年7月,主動偏股基金中已經出現首隻“翻倍基金”,爲2022年以來首次。
超額迴歸後,主動基金新發、申贖已迎來邊際改善,資金端與負債端負循環的低谷期正在悄然走出。往後看,適應景氣投資的有利環境正逐步迴歸,主動公募定價權迎來重塑。
招商證券:基本面穩中向好
7月出口超預期改善,重點關注機電、汽車、集成電路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製造領域展現出的增速韌性。PPI降幅持平前值,受益於“反內卷”的黑色、有色、煤炭、光伏產業鏈等價格反彈,中下游仍然呈現以量換價的態勢。
基本面呈現穩中向好趨勢。結合歷次PPI回升前後的市場表現,行業配置方面,短期仍然推薦關注產業趨勢催化、中報業績增速預計高增或改善的非銀、化學制藥、電力設備、機械(自動化設備、工程機械)、國防軍工、計算機等。
中期來看,待PPI回升趨勢進一步明確,重點關注經濟基本面改善帶來的順週期和消費領域的機會,如基礎化工、鋼鐵、有色、社會服務、美容護理、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
光大證券:延續強勢
展望後市,當前國內市場整體表現較好,隨着內外利好因素持續累積,未來國內市場有望延續強勢表現。短期預期差驅動下,下半年市場或衝擊新高。
其中,外部來看,美國勞動力市場疲弱,7月非農數據低於預期且前兩月數據大幅下修,引發市場對其經濟的擔憂,使得市場對美聯儲9月降息的預期顯著升溫,海外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
內部來看,國內政策仍積極發力,基本面保持韌性,或對國內資產價格形成支撐。政策方面,當前政策仍積極發力,多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基本面方面,7月出口同比增長7.2%,顯示出我國外貿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此外,擴內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7月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爲上漲0.4%,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連續3個月擴大,表明國內消費市場正在逐步回暖。
行業層面,短期關注前期滯漲方向和有望受益於海外流動性邊際改善的方向,長期關注消費、科技自立以及紅利三條主線:前期滯漲方向包括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受益於海外流動性邊際改善的方向包括醫藥生物、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行業。消費主線關注政策補貼、服務與新消費方向;科技主線關注AI、機器人、半導體、軍工等方向;紅利主線關注部分高質量的紅利個股。
華安證券:蓄力突破
展望後市,市場繼續蓄力突破,受流動性支撐中期向好趨勢不改。出口維持韌性、內需尚待提振,國內基本面邊際變化有限。海外貨幣政策預期小幅提振。
特朗普擴張性財政政策要求美聯儲降息以降低財政利息支出,鑑於美聯儲現任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將於2026年5月結束,市場預期其連任概率較低,特朗普團隊可能推動偏鴿派的沃勒成爲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受此影響,市場對到年末的降息預期擡升,但對短期的A股影響有限。
配置上,建議投資者繼續聚焦彈性最大的成長科技和業績支撐:一是成長科技包括AI、機器人、軍工。二是景氣或業績支撐如稀土永磁、貴金屬、工程機械、摩托車、農化製品。此外政治局會議政策超預期的服務消費,以及地產政策寬鬆估值修復也值得參與。
華西證券:勿需質疑本輪行情的上行趨勢與市場空間
展望後市,勿需質疑本輪行情的上行趨勢與市場空間。本輪行情增量資金來源衆多,有保險、養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資金,也有居民配置資金的入市。
自“924”行情啓動以來,我國M1-M2同比增速負剪刀差持續收窄,反映資金活化程度增強,居民的消費和投資意願出現邊際回暖跡象。近期兩融餘額站上十年新高,反映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正在持續回升。
在資產配置荒下,牛市思維正促進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類資產傾斜,居民增量資金入市將成爲本輪“慢牛”行情的重要驅動,仍看好下半年A股衝擊2024年高點。
風格上,“十五五”規劃將成爲後市聚焦點,科技成長仍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政策主線。
行業配置層面,建議投資者關注兩條主線:一是新技術、新成長方向,如國產算力、機器人、固態電池等;二是紅利板塊回調後帶來再配置機會,如部分低估值中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