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風險偏好或持續回升,科技成長仍是主線
市場整體出現反彈走勢後,進入3月中旬,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爲,隨着國內政策傳遞積極信號,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持續回升。其中,全面支持科技創新的產業趨勢和政策支持的共振已經形成,科技成長板塊仍爲主線。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中期來看,需求回穩與供給收縮帶來的盈利改善與資金流入等環境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也將持續,從全球比較與選擇的角度來看,中國資產信心重估的中期趨勢預計將延續。
“隨着市場賺錢效應有所提升,人民幣匯率外部壓力有所緩解,多因素疊加有望吸引增量資金持續流入,進一步推動市場估值擡升。向後看,A股市場春季行情或許持續演繹。”光大證券稱。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一致認爲,科技成長仍爲主線。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科技強,市場才強。產業趨勢方向是各類資金的共識,主題熱度與市場熱度同步的格局未變。短期國內AI仍在催化,AI Agent確實有突破不必懷疑。科技成長短期動量延續,重申2025年上半年以科技成長爲市場結構主線的判斷。
“產業趨勢共識下,中期‘AI+’仍是主線,當前‘人工智能+’已經轉入景氣驗證階段,並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和投資價值。”中信建投證券表示。
操作層面,銀河證券建議投資者,維持中等偏高的倉位。其中,A股更多由活躍資金驅動,因此短期建議以輪動的視角看A股。“不論是科技方向還是非科技方向,短期趨勢性行情出現的概率較低,高拋低吸依然是短期相對有效的操作方式。”
中信證券:A股傳統核心資產出清在加速
本輪春季躁動當中投資者有兩大煩惱:一是港股走牛、A股震盪,兩地市場的分化造成機構產品業績分化;二是國內宏觀波動在降低,市場從三年宏觀大年步入宏觀小年,但不少原有應對劇烈宏觀波動的槓鈴型策略很難在市場快速上漲時完成調倉。
從市場分化的角度來看,本輪以新經濟爲主線的春季躁動當中,互聯網、硬科技、智能車和創新藥當中最優質的核心資產聚集在港股,這是港股走牛而A股仍在震盪的本質原因。約60%的公募資管產品不具備港股通權限,即使具備權限,測算港股可投比例距離基金合同上限平均還有約26.5%的上升空間,業績分化和賽馬機制在驅動配置型持倉加速從A股轉向港股,加劇兩地市場走勢分化。
從策略範式的角度來看,過去三年是宏觀大年,宏觀波動和政策應對是驅動市場的主要變量,槓鈴策略成爲應對頻繁宏觀擾動的方式;反觀今年,政策方向和目標清晰,國內宏觀波動在降低,市場在向宏觀小年過渡,宏觀和政策的邊際變化很難再成爲驅動市場方向和結構的因素,產業景氣驅動的思路在接棒槓鈴策略。
展望後市,從應對而言,端側AI和高能量密度電池是A股相對具有獨佔性的產業主題,且預計二季度將會迎來密集催化;A股傳統核心資產出清在加速,未來會隨着經濟修復陸續有望出現經營拐點,同時預計部分計劃兩地上市的龍頭企業會隨着港股上市落地而行情啓動。
中信建投證券:關注景氣與價格改善方向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整體符合預期,其中,經濟增長目標穩健務實,政策基調強調突破突圍,宏觀政策延續更加積極有爲導向,重點任務聚焦新質生產力,擴內需政策加碼。同時,從五部委記者會釋放的信息來看,科技創新、供給優化、內需消費迎來政策暖風。
接下來,港股短期可能波動加大,中期仍有業績和資金支撐。AH股溢價指數加速收窄至底部水平,顯示當前港股可能短期過熱,需注意波動加大的風險。得益於AI產業的進展和變化,港股互聯網板塊盈利預測水平較去年底多有上修,業績兌現有望接力估值提升驅動港股中期行情。
資金層面,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接近3000億元,港股通在港股市場上的持股佔比從10.6%提升至11.2%,國際中介機構則從43.9%下降至43.5%,顯示海外資金或仍未大舉入場,若AI產業的東方敘事繼續驗證,國內宏觀經濟復甦進程順利,美國經濟走弱聯儲降息,港股作爲彙集衆多稀缺性中國資產的市場,有望獲得資金青睞。
配置方面,科技主線之外,輔線關注景氣改善與價格上漲預期方向。中期來看,需求回穩與供給收縮帶來的盈利改善與資金流入等環境更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也仍將持續,產業趨勢共識下,科技成長板塊仍爲主線,從全球比較與選擇的角度來看,中國資產信心重估的中期趨勢預計也將延續。
中期“AI+”仍是主線,當前“人工智能+”已經轉入景氣驗證階段,並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和投資價值。除了科技之外,順週期板塊和消費領域等邊際呈現改善的信號,部分相關領域方向值得關注,近期部分商品尤其是許多金屬品種的價格已經開始走強。震盪整固回穩之後,能驗證真實產業景氣進展的方向依然值得關注。
銀河證券:短期以輪動視角看A股
在美股走勢非常疲軟的狀態下,上週A、H市場走出了“以我爲主”的韌性,其中港股表現更強,體現出全球資本對宏觀環境變化的反饋。
展望後市,在海外擾動頻發的情況下,國內重要會議給出的方向很明確且務實,政策可預見性明顯更好,海外資金重新定價中國資產的進程還在繼續。接下來,中期趨勢不改,但H股與A股略有區別,A股短期的困局來自資金結構愈發以活躍資金爲主,在資金重博弈的背景下,新主線方向出現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操作層面,建議維持中等偏高的倉位。A股和H股目前籌碼結構有較大區別,A股更多由活躍資金驅動,而港股則出現了更多的中長線投資者,因此短期建議以輪動的視角看A股。不論是科技方向還是非科技方向,短期趨勢性行情出現的概率較低,高拋低吸依然是短期相對有效的操作方式。
在科技領域,建議關注估值還算相對合理的國產算力方向,其中諸如光刻、存儲等方向,以及有新驅動的方向。而在非科技方向,雖然目前資金關注度依然很低,但還是建議關注一些估值窪地的順週期方向,比如部分基礎金屬及小金屬等。而在H股可以更樂觀一些,多一些持股信心,以不變應萬變。
國泰君安證券:震盪延續
展望後市,隨着不確定因素增多,股市震盪已經開始。就當前市場而言,不能把近期股市震盪簡單理解爲“性價比”降低,難以忽視市場在此前上漲計入較多樂觀預期與交易過熱後,下一階段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政策短期暫難快速調整,投資者風險承擔意願會下降,因此股指震盪仍會延續。
首先,由於已看到決策層扭轉經濟形勢與支持資本市場的決心,因此2025年股市進入結構牛市,調倉不空倉。
其次,2025年股市最大的動力來自無風險利率下降後,增量資金入市。長期債券利率“破2”後,可以看到居民對固定收益的興趣在下降,而對股票與權益的興趣在改觀,這是過去三年所沒有的重要變化。
最後,就當前國際形勢與經濟形勢而言,投資者仍有疑慮,預期的建立與改觀需時日,因此股指運行會有N型節奏而不是沒有回調的“瘋牛”。
配置方面,一方面,預期得以建立的方向在科技,因此投資的主戰場是結構性的,暫還不是全局性的;另一方面,股市震盪科技也會調整,預計科技指數不出新低,全年看新高。
申萬宏源證券:科技成長爲市場結構主線
展望後市,兩會政策佈局有兩個重點,構成直接支持中短期風險偏好的因素:一是資本市場定位提升再次得到確認;二是全面支持科技創新成爲各部委共識,產業趨勢和政策支持的共振已經形成。
科技強,市場才強。產業趨勢方向是各類資金的共識,主題熱度與市場熱度同步的格局未變。短期國內AI仍在催化,AI Agent確實有突破不必懷疑,騰訊AI與既有生態的結合,也在不斷進步。科技成長短期動量延續,重申2025年上半年科技成長爲市場結構主線的判斷。
不過,還是要關注出口增速階段性回落的可能性。出口增速的回落的線索已顯現,美國補庫存對其進口增速的拉動高峰已過。
配置方面,繼續重點推薦科技產業趨勢方向,如國內AI算力和應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的投資機會。同時,港股互聯網爲本輪AI行情龍頭的判斷不變。
海通證券:春季行情或正步入後半程
當前DeepSeek異軍突起表明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突破,或有望爲我國基本面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此催化下A股港股行情正如火如荼。上週兩會的勝利召開進一步明確了穩增長的力度及方向,同時科技相關產業政策再次點燃市場熱情,A股港股市場各指數明顯上行。
對比歷史看短期這輪春季行情的持續性,2005年以來歷次A股春季行情中全A指數平均最大漲幅23%、平均上漲42天,從上漲時空看本輪春季行情或正步入後半程。
AI+賦能的科技板塊是中期主線,中國科技“七巨頭”概念加速崛起。我國科技產業發展在政策支持、技術發展、人力資本積累等三方面已具備堅實的基礎,近期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性進展折射出中國科技創新的強勁勢頭,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疊加產業週期回升,支撐科技主線行情展開,中國科技股或正迎來價值重估。
當前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在宏觀環境和股市制度環境均具備有利條件,在此背景下我國科技“七巨頭”概念崛起在政策面、資金面等多方面均具備有利條件,未來有望涌現中國科技“七巨頭”的領域有AI應用、半導體、高端製造等領域。
此外,中高端製造內外需有支撐,供給優勢明顯,景氣有望延續,以及消費醫藥、地產等存在預期差的板塊應重視。
招商證券: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
2024年科創板盈利仍承壓,結構方面,收入端增速普遍優於利潤端,大市值企業盈利相對較好。展望後續,政策對於國產替代、數字經濟以及高新技術製造支持力度持續加碼,AI、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涌現,隨着前期高投入研發成果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科創板業績有望低位修復。
此外,最新數據來看,出口下行壓力已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爲積極,2025年財政支出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後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消費可能階段性接力科技表現佔優。
中長期來看,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DeepSeek-R1大模型的發佈標誌着中國在AI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引發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重新思考。
行業選擇方面,建議重點關注AI+部分景氣持續的領域以及低估值的消費領域的邊際改善,重點行業如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機械(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醫藥生物(醫療服務)、食品飲料、家電等。賽道選擇層面,3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AI芯片、AI+應用、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光模塊。
光大證券:春季行情或將持續
向後看,政策傳遞積極信號,春季行情或將持續,關注科技消費雙主線。當前,國內政策傳遞積極信號,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持續回升。此外,隨着市場賺錢效應有所提升,人民幣匯率外部壓力有所緩解,長端利率回升,多因素疊加有望吸引增量資金持續流入,進一步推動市場估值擡升。
因此,向後看,A股市場春季行情或許持續演繹。結構上,當前政策聚焦科技消費,投資者對這兩個板塊的關注度有望持續提升,未來A股春季行情有望出現雙主線行情。
未來市場風格或將在成長及均衡之間進行輪動,成長和泛消費兩條主線或值得關注。市場情緒在科技敘事短期難證僞,疊加本輪情緒上行更加緩和的背景下有望在高位維持,而經濟現實受政策表態及投資者預期影響,可能會在“強現實”及“弱現實”之間出現波動。
接下來,市場或將處於“強現實、強情緒”或“弱現實、強情緒”情景,風格或將在成長及均衡之間進行輪動,成長和泛消費兩條主線或值得關注。細分行業方面,主題成長獨立景氣風格行業關注證券、工業金屬(銅/電解鋁)、軟件開發(AI)等,均衡風格關注養殖業(生豬)、醫療服務、化妝品等。
中銀證券:泛科技資產重估進行時
市場進入基本面驗證窗口期,泛科技資產重估進行時。上週國內社融通脹數據公佈,市場將進入基本面預期驗證的關鍵窗口期,市場短期波動性或有所增加,但泛科技資產中期重估邏輯仍將持續演繹。
一方面,短期來看美元或仍將延續弱勢震盪,歐日基本面短期相對優勢及潛在加息預期可能會對處於相對高位的美元構成一定壓力,此前低估的新興市場資產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窗口期。
另一方面,國內弱復甦預期延續,兩會宏觀政策有望提振市場盈利預期,A股“盈利弱復甦估值強支撐”的邏輯有望得到延續。
估值比價角度,當前A股仍具有較強吸引力。當前全A近十年估值分位約爲52%,而美股(以標普爲例)估值分位約爲79%。結合當前中美基本面及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中國資產的估值修復趨勢不改。
最後,海外風險因素的衝擊對短期A股影響有限,短期海外類“滯脹”擔憂對國內政策及需求影響有限。中國泛科技資產的估值重塑過程仍將延續。
中泰證券:市場波動或加大
兩會後,伴隨各項經濟數據落地,部分投資者或逐漸由預期轉向現實,市場波動或顯著加大。
當前時點建議重點關注債券、紅利等防禦類資產,和黃金、有色、軍工、核電等安全類資產。對於目前估值較高,且主要由高槓杆資金推動的中小市值科技板塊則要保持適度謹慎。
同時,考慮到今年政策的特點,若後續出現內外部風險衝擊,則可堅定佈局今年科技產業主線:恆生科技板塊中的互聯網、算力、機器人等港股龍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