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或先抑後揚,核心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清明節假期後,A股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爲,接下來,雖然短期不確定性下市場難免出現波動,但國內政策對衝勢在必行,疊加業績披露高峰期結束和4月下旬其他穩增長政策的落地預期,4月市場有望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

招商證券表示,4月A股市場可能會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中下旬開始,業績披露高峰期將結束,而4月下旬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可能會進一步定調財政支出提速或者其他穩增長的政策落地。隨着外部衝擊也有望階段性緩解,市場或重新回到上行趨勢並加速上行。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經過三年的出清、決策層對於扭轉形勢的決心以及無風險利率下降帶動增量入市,2025年中國股市“轉型牛”確立。接下來,海外市場的大幅波動下預計周初A股對擾動因素將會有快速計價,而負面預期的快速定價後,或存在短期修復性的機會與超跌反彈。

“接下來,A股重拾強勢有三個觸發因素:一是外資可能繼續流入A股定價中國資產重估。二是‘一帶一路’國家的城鎮化支持外需,國內政策發力+經濟轉型,消費對內需的支持增強,並落實到中微觀數據改善上。三是科技產業趨勢的進一步突破。”申萬宏源證券進一步指出。

配置方面,核心資產和短期防禦策略成爲多家券商的推薦。

例如,中信證券便指出,建議投資者更加左側地聚焦核心資產,隨着更多核心資產解除估值壓制並走出業績拐點,A股核心資產的配置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操作層面,短期可適當關注防禦屬性的資產。目前來看,4月需要適當控倉,等待確定度更高一些的右側。”銀河證券稱。

中信證券:核心資產配置吸引力有望提升

展望後市,建議投資者更加左側地聚焦核心資產,隨着更多核心資產解除估值壓制並走出業績拐點,市場有望更早地迎來2021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風格切換。

首先,從經濟政策看,中國的新一輪內需刺激或打開宏觀向上的彈性空間,這種宏觀環境更有利於核心資產。其次,從相對盈利優勢來看,核心資產的ROE、營收增速和淨利潤率都已經提前於全A非金融板塊出現拐點,展現出極強的經營韌性。

再次,從長線資金定價看,今年以來不少A股的藍籌公司赴港上市,全球機構投資者的追捧有利於重塑優質核心資產的估值體系。最後,從市場生態變化看,即將落地的公募基金改革舉措通過產品結構優化等,公募持倉風格將傾向對績優、具備成長潛力的公司進行長期配置。”

整體而言,接下來,A股核心資產的配置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銀河證券:適當控倉

展望後市,國內政策亟待發力,內需(內循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資金對內需相關的政策處於“翹首以盼”的狀態,短期快速出臺並提振信心是A股能否在動盪中維持相對穩定的重要觀察點。

操作層面,短期可適當關注具有防禦屬性的資產。小長假期間,海外擾動持續發酵,但並未出現明顯恐慌。接下來,不排除情緒觸底後出現反攻,資金或會考慮防守反擊的邏輯,市場大概率會沿着內需(內循環)的以我爲主邏輯去思考問題。

目前來看,4月市場整體面臨內外部擾動且波動加劇,需要適當控倉,等待確定度更高一些的右側。

國泰君安證券:震盪整固爲主

展望後市,眼下重要的是守正。關於中國市場,首先要有信心,經過三年的出清、決策層對於扭轉形勢的決心以及無風險利率下降帶動增量入市,2025年中國股市“轉型牛”確立。市場擇時取決於投資人對不確定性的理解與認識,2月26日以來市場的波折與震盪也是來源自此。

接下來,由於海外市場的大幅波動,預計周初A/H股對擾動因素將會有快速計價,負面預期的快速定價後或存在短期修復性的機會與超跌反彈。

同時,投資者勿掉以輕心。投資者下調增長預期與承擔風險的意願難以避免,這一時期股市以震盪整固的態勢爲主,守正仍是必要的。

配置方面,不確定性的定價環境中確定性的供給將成爲關鍵,可關注三條線索:一是穩定現金流板塊防禦價值凸顯,如銀行/公用事業/運營商/高速公路等。二是兩重兩新及政策高確定性板塊,如電力設備/軌交等。三是科技成長投資重視訂單兌現度。

申萬宏源證券:短期防禦思維繼續佔優

展望後市,國內政策對衝勢在必行,但政策力度的上限是對衝外需回落的影響,中短期市場對國內政策的期待更高,要求也更高。2025年A股總體盈利能力改善,需要以需求向上有彈性爲前提(背後是供給增速回落,但絕對水平仍偏高),A股盈利能力向上拐點大概率推後至2026年。

同時,長期積極因素客觀存在:中國外循環的構建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科技突破添籌碼等。但現階段,長期積極因素的短期積極信號尚需積累。

整體來看,接下來,A股重拾強勢有三個觸發因素:一是外資可能繼續流入A股定價中國資產重估。二是“一帶一路”國家的城鎮化支持外需,國內政策發力+經濟轉型,消費對內需的支持增強,並落實到中微觀數據改善上。三是科技產業趨勢的進一步突破。

配置層面,短期防禦思維繼續佔優。看好高股息相對收益,農產品和對衝資產(房地產、建築裝飾、消費刺激)現階段佔優。維持2025年科技結構牛判斷,新一輪行情啓動等待關鍵產業催化落地,繼續推薦國內AI算力和應用、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

興業證券:階段性向低波紅利、低位績優傾斜

對於A股,短期不確定性衝擊下,市場也難免出現波動。但立足中長期,當前無論是國內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潛在增量政策的儲備,以及市場在心理上做好的準備,尤其是以DeepSeek爲代表的科技突破對於信心的強化,均非2018年可比。

對於後續的應對,一方面,內需消費、自主可控等作爲中長期促進經濟動能切換和短期託底政策的發力結合點,有望成爲市場聚焦的方向。

另一方面,面對可能持續和反覆的全球貿易談判,短期仍需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持倉可階段性向低波紅利、低位績優等方向傾斜。

招商證券:4月市場或先抑後揚

展望4月,市場可能會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在4月中上旬,年報和一季報業績預告的披露仍然成爲壓制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經濟數據也可能會階段性降低風險偏好。同時,外部衝擊風險發酵期間可能也會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抑制。

而四月中下旬開始,業績披露高峰期結束。4月下旬召開的重要會議可能會進一步定調財政支出提速或者其他穩增長的政策落地。而外部衝擊也有望階段性緩解,市場有望重新回到上行趨勢並加速上行。風格上,將會呈現從防禦到進攻,科技消費有望接續崛起,中小風格也有望重新迴歸。

在不確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環境下,中國內需消費因前期滯漲估值便宜預期低且內在價值穩定提升,可成爲當前全球資金的避險選擇。精神屬性、適老化、政策支持和小額可選消費是當前消費股重要的選股原則。

廣發證券:逆週期調節力度有望加強

展望後市,國內大概率一方面增加逆週期調節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新質生產力推進科技立國。回到市場,在短期全球risk off之後,A股可能逐步開始交易國內增加逆週期調節力度、科技立國自主可控等。

結構上,梳理投資機會,可關注財政對衝(服務消費、生育養老、性價比消費);科技立國(國內雲大廠產業鏈、端側產業鏈、軍工電子);外需突圍(歐洲、“一帶一路”等)。

浙商證券:內需政策加碼預期有望擡升

展望後市,美國滯脹交易可能延續,中國內需政策加碼預期或擡升,人民幣匯率或維持韌性。出口方面,海外擾動對中國紡服、機電等行業利潤影響或較大;中國出臺的應對措施對機電、礦產及化工行業成本端或有影響。

配置方面,大金融方向相對佔優。此外,日曆效應統計顯示,4月食品飲料、銀行、家電、非銀金融和煤炭等相對佔優。綜合考慮4月份日曆效應,建議關注受出口影響比較低、日曆效應顯著佔優的大金融方向。

中銀證券:內需政策發力可期

海外擾動下短期市場仍處於risk-off階段。對於大類資產及A股的影響上,風險資產短期面臨調整壓力,A股企穩需關注政策節點。

一方面,市場避險情緒短期或加速升溫,風險資產普遍面臨調整壓力。而美股作爲全球風險資產的風向標,“滯脹”擔憂升溫將會使得美股短期調整壓力進一步增加。短期來看,市場仍處於risk-off階段,黃金的避險配置需求仍將延續。

大國博弈之下,A股市場短期或將承壓,但出口弱勢預期之下,內需政策發力可期,配置方向短期內可轉向仍具備較高性價比的紅利板塊與有政策預期或景氣催化的消費板塊,如水電、新興消費、醫藥、豬週期等。

而從長期視角來看,泛科技板塊特別是AI產業鏈和機器人仍然是年度級別的主線,後續風險偏好回暖、板塊回調充分、新一輪催化落地之下,行情預計仍將演繹,短期可逢低加倉。

華安證券:波動繼續

展望後市,短期市場仍然面臨外部風險擾動、外圍市場大幅下跌的風險偏好抑制、國內政策出臺等待期等環境下,波動劇烈之勢預計將繼續維持。

接下來,國內宏觀政策有望發力對衝,其中財政政策更值得關注、有望靠前發力。一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增量資金2.9萬億,可供使用財政資金充足。

另一方面,債券發行提速,一季度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已發行9602億元,進度約22%高於去年同期的16%。同時4月將續發30年期超長期一般國債、首次發行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或表明財政政策發力有望在4月提速。相比之下,短期內全面降息概率不大,降準可期。

後市配置思路上,行業整體輪動大格局仍然不變,建議投資者繼續沿着“前期滯漲、低估值疊加有潛在催化劑的方向”尋找佈局機會,繼續規避成長科技方向。

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三條主線:一是震盪市中具備穩定性價比及中長期有戰略性配置價值的銀行、保險。二是政策支持催化的部分消費領域,重點關注醫藥、汽車、家電、出行等鏈條。三是繼續看好中長期貴金屬價格和股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