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後市|A股市場主線有望逐步聚焦,淡化短期波動

A股市場風格近期保持快速輪動,進入5月最後一個交易周,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蒐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爲,短期主要變化是美國不確定性重新增加,壓制風險偏好。而我國監管層多次發聲表達對股市風險偏好的呵護,疊加人民幣資產作爲美國信用的一種對衝可能受益,全球資金或進一步提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市場主線有望逐步聚焦。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市場對於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進一步升溫。目前來看,美國經濟前景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並且政策上可能面臨矛盾取捨的局面,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到美國主權信用和美元信用。在這樣的新局勢下,作爲美國信用的一種對衝,人民幣資產可能受益,全球資金或進一步提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我國監管層多次發聲表達對股市風險偏好的呵護,後續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有望繼續流入,與A股‘穩中有漲’形成良性循環。”華西證券指出。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均提醒了科技的配置機會。興業證券便指出,此前向公募比較基準靠攏的主題式交易之下,科技成長等機構超配方向相對受到抑制。6月份,市場主線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長,在經歷調整後,科技成長板塊已再度來到了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區間。

“當前階段還是建議錨定中長期邏輯選股,淡化短期波動,圍繞內循環與科技自主可控兩條路,控制倉位並觀察盤面可能出現的風格切換。其中,活躍資金其實更傾向於‘有夢想’的方向,眼下擁抱新消費等方向並非這類資金的首選,一旦科技股情緒回暖,從消費流出並回補科技的可能性較大。”銀河證券稱。

而對於市場風格,興業證券進一步指出,近期市場波動加大、行業輪動加快,市場再度到了一個較爲混亂、缺乏主線方向的階段。但往後看,參考歷史經驗,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份通常是行業輪動收斂的時間。市場主線有望逐步聚焦、風格特徵更加明顯。

中信證券: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權或逐步南移

本輪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戰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動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優質核心資產在港股正式交易後,短期會活躍對應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權可能會逐步南移。

這個現象的背後是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在系統性提升,一是資產供給結構和質量在持續提高,二是流動性在海外資金迴流的背景下趨勢性改善,從歷史上看,港交所每一輪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帶來了順應時代特徵的牛市。

此外,A股公司在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後,A股股價普遍出現了調整,但港股臨近上市或上市後基本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近兩年來,A股風格逐步小盤化、短期化,量化佔比提升。截至上週五,中證2000與滬深300成交額之比達到了2015年以來的99%分位的極高水平,極致小盤風格背景下機構對於核心資產的定價權明顯弱化。赴港上市的A股優質核心資產有望重新校正估值,帶動A股股價同步修復。

未來,更多優質龍頭赴港上市可能成爲A股市場風格重新轉向核心資產的催化劑。目前A股市場缺少一股外力來重塑定價體系,類似於2017年外資通過陸股通持續流入A股。當前最大的催化可能是外資對核心資產在港股實現定價,併成爲A股核心資產新的定價錨,吸引國內機構投資者重新重視對核心資產的定價。這個因素,配合公募新規落地、保險資金持續增配以及外資的迴流,可能共同推動A股的風格逐步從小票和題材輪動轉向核心資產。

銀河證券:淡化短期波動

展望後市,宏觀上看,國內LPR下調如期兌現,但資金對此消息的情緒反饋相對有限,反而是發改委會議讓市場對政策落地節奏有了比較積極的預期。後續要關注6月底前政策出臺的實際情況。

海外方面,隨着特朗普政策再次做出調整,歐洲股市承壓,全球資金避險訴求沒有改變,黃金、比特幣等資產繼續走強。從全球資金再配置角度看,資金對歐美關係的擔憂對於中國資產而言並非壞事,所以海外變化對國內股市影響相對有限。

操作層面,從籌碼結構上看,近期資金在內需方向更容易達成共識,短線還是要圍繞消費、醫藥等內需方面的事件驅動進行博弈。科技方面還需更強有力的事件刺激,DeepSeek新模型R2或是需要關注的“分水嶺”。

從大小盤風格角度看,管理層再度對自媒體進行合規性審查,題材炒作或降溫,短期小微盤股的風險略大於機會,可考慮適當迴避。

因此,當前階段還是建議錨定中長期邏輯選股,淡化短期波動,圍繞內循環與科技自主可控兩條路,控制倉位並觀察盤面可能出現的風格切換。舉例來說,活躍資金其實更傾向於“有夢想”的方向,眼下擁抱新消費等方向並非這類資金的首選,一旦科技股情緒回暖,從消費流出並回補科技的可能性較大。

港股方面,伴隨着大量優質公司赴港上市,且管理層對這一趨勢又持相對支持的態度,再結合估值、流動性等方面考慮,港股目前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大白馬在港股或有更亮眼的表現。不過,港股短期潛在風險是美元指數觸底反彈,需要適當留意。

申萬宏源證券:中樞偏高的震盪市

展望後市,二季度是中樞偏高的震盪市判斷不變,短期是調整波段。其中,震盪區間上限方面,搶出口支撐二季度經濟韌性,但無法外推。震盪區間下限方面,寬貨幣與穩定資本市場直接關聯,平準基金兼顧輿情管理。

短期而言,宏觀上主要變化是美國不確定性重新增加,壓制風險偏好。結構上,科技尚未擺脫中期調整波段,新消費向外擴散的空間有限。小微盤行情和博弈公募向業績比較基準靠攏行情告一段落。

中期而言,A股有望重回結構牛,但仍依賴於科技產業趨勢突破,短期科技尚未擺脫調整波段。狹義的新消費是景氣延續,但行情向外擴散短期也有阻力。短期繼續看好醫藥(CXO和創新藥)和貴金屬景氣延續。

此外,5月博弈公募向業績比較基準靠攏的行情,已經告一段落。6月圍繞着業績比較基準調整,可能會有新一輪博弈(業績比較基準中關注度高的指數,可能短期修復)。

華泰證券:偏震盪運行

當前,市場進入日曆效應指引的缺失期,上行及下行風險的能見度都較低,“上有頂、下有底”或仍將是市場短期的基準運行狀態。

年初以來,A股日曆效應有效性較強,但市場短期或進入日曆效應指引的空窗期(這一階段過往來看並無明顯催化事件),上行風險和下行風險能見度都較低,維持二季度市場或偏震盪運行的判斷,但短期市場波動或有所放大。

目前,短期擾動因素增加,美歐關稅風波再起、美國經濟仍存不確定性等,都將是風險偏好的擾動因素。

風格方面,啞鈴型風格短期或迎來擾動,原因在於小微市值側短期或偏擁擠,市場風險偏好有擾動下或容易出現一定拋壓,高股息側此前受公募新規“買預期”的影響,銀行、非銀等板塊短期擁擠度上升較快,或需關注內部向潛力型紅利、運營型紅利遷移的可能。

配置上,建議投資者把握波動中的確定性,一是中美緩和、人民幣不貶值甚至有升值預期下對應的大金融、消費等板塊,二是泛科技仍是中期主線,可擇機佈局。

興業證券:市場主線有望逐步聚焦

近期市場波動加大、行業輪動加快,市場再度到了一個較爲混亂、缺乏主線方向的階段。但往後看,參考歷史經驗,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份通常是行業輪動收斂的時間。市場主線有望逐步聚焦、風格特徵更加明顯。

6月份,市場主線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長。首先,在經歷調整後,科技成長板塊已再度來到了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區間。此前向公募比較基準靠攏的主題式交易之下,科技成長等機構超配方向相對受到抑制。而行至當前,一方面這種主題式的交易已在鬆動,另一方面,在經歷近期的調整後,我們跟蹤的滾動收益差、擁擠度、成交佔比等多個指標顯示,科技已經到了可以尋找細分方向佈局的階段。

其次,從近十年風格表現的日曆效應看,6月份科技板塊也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勝率。每年2月到3月上旬,是全年中風格貝塔最爲鮮明的階段之一,科技成長風格較爲突出。但到了3月下旬至5月,市場逐漸步入一個更加均衡、各類風格勝率基本相當、沒有特別明確主線的階段,科技成長板塊的勝率也明顯回落。而進入6月份,科技成長往往會再度進入到一個相對佔優的窗口。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以AI產業鏈爲抓手,關注上游算力自主可控與中下游應用創新。AI50大細分方向中,可率先關注上游GPU、光模塊、PCB、IDC(算力租賃);中游AIAgent、SASS、行業應用軟件、基礎及通用軟件;下游人形機器人、在線教育、金融科技、虛擬現實、數字營銷等。

中信建投證券:全球資金或進一步提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當前,市場情緒出現回落跡象,微盤股交易擁擠度到達歷史高位。存量資金偏向銀行+微盤股抱團。投資者情緒指數開始出現回落的跡象,抱團風險開始顯現。市場仍然缺乏顯著增量資金和行情主線,資金有重新抱團微盤股的交易趨勢。

4月8日至今,中證2000最大上漲18.5%,北證50則一度上漲超過40%。本週中證2000成交額佔全A成交額的32%,已經持平於2024年初微盤股發生劇烈調整之前的水平,注意交易擁擠可能引發的市場風險。

國內方面,內部政策有條不紊落地推進。央行積極落地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5月20日LPR和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同步下調,此舉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有望爲資本市場帶來資金配置活水。近期各地方紛紛因地制宜出臺具體提振消費行動方案,去年以來“兩新”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地方政策落地後,消費活力有望進一步激發。

海外方面,市場對於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進一步升溫。目前來看,美國經濟前景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並且政策上可能面臨矛盾取捨的局面,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到美國主權信用和美元信用。在這樣的新局勢下,作爲美國信用的一種對衝,人民幣資產可能受益,全球資金或進一步提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配置方面,短期來看,外部不確定性倒逼內循環加速,政策端發力消費擴容、增質提效,總基調聚焦內需提振、政策催化與消費復甦。中長期來看,服務消費、新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

華創證券:短期或維持區間震盪

展望後市,指數層面短期或維持區間震盪的格局,上下空間有限。首先,向下看國家隊資金託底,無論是去年924市場底部、抑或是今年4月海外衝擊市場回調,國家隊資金均通過大力增持ETF穩定股市。

其次,向上看基本面和政策都仍需等待,一方面是外部事件對於出口和外需影響的不確定性仍在,另一方面國內在價格低位運行的基礎上,4月經濟數據顯示基本面修復持續性和力度仍需觀測。

政策來看,貨幣方面降準降息落地、財政方面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達34%已高於去年5月末30%,但當下政策更多是既有工具的加速使用,更大力度的刺激及創新型工具的推出可能要等待7月重要會議。

配置方面,維持牛市上半場金融再通脹,紅利底倉+小盤成長啞鈴配置。當前仍處牛市上半場的金融再通脹,剩餘流動性寬鬆助力小盤成長彈性釋放,同時通脹尚未迴歸,紅利資產憑藉穩定的自由現金流創造和分紅能力佔優,過去一週萬得微盤股指數創新高,申萬銀行指數同樣創下2021年以來新高。牛市上下半場的切換重點在於通脹和EPS的迴歸,在觀測到PPI的顯著修復之前,仍維持紅利底倉+小盤成長的啞鈴型配置思路。

華安證券:維持震盪

展望後市,預計市場仍將維持震盪態勢。4月經濟數據較3月有所放緩,但總體表現不差,其中消費在政策支撐下維持韌性。此外,5月央行已寬貨幣並進行一攬子政策支持,短期政策再加力的概率下降。因此,在政策明確再加力或基本面出現持續性明顯改善之前,預計市場不改震盪態勢。

配置方面,儘管上週五尾盤銀行股出現跳水,但其短中長期的配置邏輯未變,隨着成長科技進一步調整其性價比有所提升,但目前仍缺乏有力度的催化事件或市場貝塔,因此建議繼續進行兩端化配置,當前時點略偏向於銀行保險端。

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兩條線索:一是短期穩健型配置需求增加同時具備中長期戰略性投資價值的銀行、保險。二是深度回調後的成長科技具備一定的佈局價值,可逐步增加對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機器人等板塊的關注。

光大證券:市場風格或在防禦與成長間輪動

展望後市,總體而言,5月市場風格或將在防禦與成長之間進行輪動。接下來,市場在未來或將處於“弱現實、弱情緒”或“弱現實、強情緒”情景,對應於防禦與成長風格的輪動,防禦風格主要關注穩定類或高股息行業,成長風格下關注主題成長及獨立景氣行業。

當前政策整體以穩爲主,經濟現實或經濟預期短期偏向“強”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而市場情緒受海外擾動因素影響,可能會在“強情緒”及“弱情緒”之間出現反覆。

此外,我國AI發展可能成爲新方向。對於美國近期在科技領域的限制政策,我國反制政策充足。同時,我國自主可控領域發展迅速,全球的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供應鏈本地化可期,後續整體受影響程度預計減弱。

華西證券:平穩運行

展望後市,類平準基金將有力支撐A股的平穩運行。近期全球避險情緒上升,主因美國關稅政策反覆和海外超長債利率上行等擾動,美國資產一度股債匯三殺,或對A股情緒產生間接影響。

但與此同時,我國監管層多次發聲表達對股市風險偏好的呵護,後續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有望繼續流入,與A股“穩中有漲”形成良性循環。結構上,4月初以來的修復行情中,A股小微盤的交易擁擠度有明顯提升,需關注籌碼擁擠帶來的波動率放大的影響。

不過,5月以來增量資金入市邊際放緩,前期部分抱團小微盤資金的止盈情緒有所升溫。A股風險溢價修復至關稅衝擊前位置後,增量資金入市邊際放緩:5月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較4月份回落;4月ETF淨申購金額1835億元,5月至今轉爲淨贖回537億元;近兩週融資資金淨買入金額亦出現放緩等。

近期A股市場成交縮量下,主題概念快速輪動,萬得微盤股指數和中證2000成交額佔全A比重本週最高達到2.7%和33.3%,分別位於2021年以來99.2%和99.8%分位,指向4月初以來的修復行情中,小微盤的交易擁擠度有明顯提升,需關注籌碼擁擠後,前期獲利盤資金流出的影響。

行業配置上,可適度均衡配置,建議投資者關注黃金、新消費、AI應用(軟件、硬件)、創新藥等。主題方面,可關注軍工、併購重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