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育者手記|楊倩: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張曉文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爲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徵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朱洪廟鎮楊堂小學教師 楊倩
蟬鳴漸歇的夏夜,手機屏幕突然亮起一條短信:“老師,我要去青島上學了,這幾年您是我最敬愛的人。”看着落款“小浩”二字,記憶的潮水瞬間漫過心田。那個總愛低頭縮在教室角落的小男孩,如今已成長爲即將奔赴新旅程的少年。時光悄然溜走,唯有這份溫暖的情誼,在歲月裡愈發清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深知,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讓這份尊嚴感在平等的對話中紮根生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被理解、被珍視的目光裡,舒展地綻放生命本真的色彩。
還記得初接這個班級時,班級十分喧鬧,而小浩是其中特別的存在——他沉默寡言,既不參與“喧鬧”也不投入學習,像被遺落在角落裡的小星星,黯淡了原本該有的光芒。於是,我決定從小浩入手重塑班級凝聚力,用孩童的視角重構與他的相處:每天清晨在他座位旁停下,和他聊聊校門口新綻的小野花;課間並肩走在操場,說一說今天的見聞。李鎮西“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的箴言始終迴響在耳邊——我嘗試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我發現小浩書包裡藏着畫滿卡通人物的本子,也發現他其實很擅長畫卡通人物,便開始在他的作業本上畫可愛的小太陽……當我利用午休時間從最簡單的加減法開始陪他練習口算,那扇緊閉的心門終於有了縫隙……當他第一次舉手回答問題時,教室裡響起無比響亮的掌聲……
小浩的轉變如春日破冰的溪流,帶動整個班級煥發新生。曾經愛打鬧的小余開始爲同學講題,總走神的小美也能堅持讀完一整篇課文……我順勢發起“班級小導師”活動,讓擅長奔跑的孩子帶隊,讓喜歡塗鴉的孩子負責黑板報,讓心思細膩的孩子擔任情緒調解員……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個性和諧發展”,在這些具體的實踐中變得觸手可及。漸漸地,早讀課的讀書聲清脆悅耳,課間的走廊裡多了分享故事的歡笑聲,作業本上的紅勾越來越多,像一串串成熟的果實,綴滿了班級的枝頭。
教育的奇妙之處在於,當你向孩子捧出真心,收穫的往往是加倍的赤誠。走在校園裡,我常常被孩子們熱情地“包圍”。有的拉着我看新發現的螞蟻搬家,有的皺着小眉頭傾訴和朋友的矛盾,還有其他班的孩子特意跑來,只爲分享一顆甜甜的糖果。記得有次下大雨,幾個孩子舉着傘把我“護送”到辦公室,還認真叮囑:“老師別淋溼啦!”那一刻,雨水打溼了褲腳,我心裡卻暖融融的。
今年教師節,往屆畢業生們突然的到訪像一場盛大的驚喜。他們把奶茶和漢堡塞進我懷裡,紅着臉說着:“今天輪到我們給你買好吃的!”翻開孩子們帶來其他同學的一疊卡片,有的畫着我們一起栽種的向日葵,有的寫着“長大後我也要當像您一樣的老師”,還有的寫着“老師,下次有時間我也來看您”……
夕陽把操場染成金色,看着孩子們嬉笑追逐的身影,我深深懂得,教育不是雕刻的刻刀,而是滋養的春雨。當我們願意蹲下來,用平等的目光傾聽,當我們把每個孩子都當作獨一無二的星辰,我們所收穫的不僅是學習的進步,更是一顆顆真心的信賴。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對“知心朋友”最好的詮釋,也是我教育路上最珍貴的勳章。
站在教育的長河邊,我愈發堅信,我將繼續秉持着李鎮西“愛心、民主”的教育理念,以及蘇霍姆林斯基“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在這片教育的土地上,播撒更多愛的種子,長成庇護孩子遠行的濃蔭。而那些與孩子們共度的時光,早已化作照亮教育征途的永恆星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