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式套現?華潤啤酒掌舵人侯孝海離任,留下一地雞毛

掌舵華潤啤酒近10年後,侯孝海突然辭職了!

華潤啤酒掌舵人侯孝海離任

近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佈董事會主席侯孝海離任公告,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時間於個人安排,決定辭去該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

華潤啤酒表示,侯孝海辭任後,董事會主席職位將暫時懸空,直至公司委任合適繼任人。公司執行董事及總裁趙春武將暫時承擔過渡期間董事會主席的工作及責任。

對於卸任後的去向,侯孝海透露,自己不會去喜力啤酒任職,也不會回成都創業,自己可能會當老師。

值得注意的是,侯孝海任期年收入最高達847萬元。即便中間經歷回調,一直到去年,侯孝海薪酬仍有360萬元。

離任前不久,侯孝海還曾連續兩次大規模減持華潤啤酒股份,5月7日以均價28.04港元/股減持,5月12日以27.43港元/股再次減持,合計拋售93.8萬股,套現2611.85萬港元。

此次減持後,侯孝海持股量從101.8萬股驟降至8萬股,減持幅度高達92%。恰逢這個節點,侯孝海的“大手筆”讓外界對華潤啤酒的成長性不禁有了新的懷疑。

七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降

資料顯示,侯孝海現年57歲,2001年加入華潤集團,2016年4月獲委任爲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並自2023年4月20日起由首席執行官調任爲董事會主席。

在侯孝海擔任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期間,華潤啤酒啓動了“啤+白”雙賦能的模式。

在侯孝海“掌舵”的9年左右時間裡,華潤啤酒營收規模從2016年的286.9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386.4億元,增加了約34.6%(約99.5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則由2016年的6.29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47.39億元,增幅高達653.4%(約41.1億元)。

不過,華潤啤酒發佈的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期內實現營業額386.35億,同比下降3.57%;淨利潤47.39億,同比下滑8.03%。其中啤酒業務收入364.86億元,同比微降1.03%;白酒業務收入21.49億元,同比增加4%。

這是華潤啤酒七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情況。

作爲對比,行業內的有力對手燕京啤酒就保持着穩健增速,其2024年營收146.67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10.56億元,同比增長達63.74%。

此外,爲了降低運營成本,華潤啤酒在近9年間陸續關掉了36間啤酒廠,截至2024年年底,華潤啤酒員工數量約2.6萬人,較2016年的5.82萬人下降超50%。

對比啤酒業務的收入規模,白酒業務的體量似乎無法實現“啤+白”的構想。

“啤+白”戰略的折戟之路

2021年,華潤啤酒開啓多元化戰略,通過持股或控股等方式相繼將山東景芝白酒、安徽金種子酒業、金沙酒業納入麾下。其中於2023年1月10日,華潤啤酒正式完成金沙酒業55.19%股權轉讓的交割,金沙酒業並表進華潤啤酒。華潤啤酒白酒業務當前主要由金沙酒業貢獻。

不過在醬酒熱退潮的大背景下,曾被稱爲“醬酒黑馬”的金沙酒業業績較收購前不升反降。

作爲華潤啤酒唯一併表的白酒業務,營業額21.49億元,同比僅增長4%。對比收購時123億元的估值,其市盈率已從巔峰期的20倍跌至不足5倍。

侯孝海曾表示,中國啤酒產業正處於高端化的上半場,未來還有下半場。

當前,啤酒高端化從品質提升、價格提高、結構改變,逐步向高端化的第二階段,即價值化、體驗化、個性化和消費的場景化轉變,未來可能還要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更加健康、更加環保,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求。遺憾的是,離任前侯孝海並未能徹底完成高端化,而是留下了正在承壓的主營業務。

中國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表示,“儘管華潤啤酒的高管變動引發市場關注,但華潤啤酒的轉型趨勢已不是某高管個人所能左右。”

啤酒行業增速放緩,這是華潤啤酒也無法躲過的行業挑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營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