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海最後一份華潤啤酒成績單:百億收購的白酒板塊半年虧損1.52億元
作者|鄭皓元 實習生|胡若葭
主編|陳俊宏
8月19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239.42億元,同比增長0.8%;股東應占綜合溢利爲57.89億元,同比增加23.04%;毛利率同比上升2.0%至48.9%。董事會宣派付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464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4%。對於業績變化,華潤方面表示,主要系受益於啤酒業務高端化戰略的持續發展和原材料採購成本的節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半年報也是剛剛7月1日離任的華潤啤酒董事長侯孝海24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財報。財報顯示,華潤雪花在啤酒業務業績高奏凱歌時,此前超百億收購的被給予厚望的白酒業務卻遭遇斷崖式下跌,拖累整體業績增速,“啤白雙賦能”戰略在實踐中的協同效應似乎未達預期。
華潤雪花啤酒業務穩定增長
2025年上半年,華潤雪花去年遭遇雙降的啤酒業務迎來了回暖的信息。公告期內,公司啤酒銷量約648.7萬千升,同比上升2.2%;營業額爲231.61億元,同比增長2.6%;毛利率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至48.3%。對於此次增長,華潤啤酒在財報中表示,高端產品是貢獻主力,帶動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升0.4%,其中,“喜力”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老雪”銷量同比增長超過70%,“紅爵”銷量相比上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
近兩年公司多次提及“啤酒高端化”戰略,2025年上半年次高檔以上啤酒銷量爲單位數增長,普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實現同比10%的增長。據國海證券報告顯示,高端化升級是我國啤酒行業價增的長期原動力,次高及以上價格帶擴容,高端化趨勢放緩,低價競爭將無法帶來增量是未來的長期旋律。
此外,財報將啤酒業務的增長,歸因於“精簡、精益、精細”策略的落地,銷售期間費用率由去年同期17.88%下降至15.68%,實現了有效降低。回顧期內已停運兩家啤酒廠,自2017年始,華潤啤酒實行“3+3+3”9年戰略,截至2025年6月底,華潤啤酒在國內運營啤酒廠從96家降至60家,在關停低效落後產能上展現出成效。
“蘇超”火爆出圈,形成季度性增長。東方證券指出,5月蘇超開賽以來,江蘇省啤酒成交額環比增長近90%,華潤啤酒作爲江蘇省啤酒市場龍頭並且受益於旗下喜力品牌作爲“蘇超”官方供應商之一,在美團閃購商的省內銷量明顯增加。財報顯示,東部地區營業額同比增長3.05%,高於同期啤酒總營業額增速。當前“啤酒+賽事”的經典消費組合帶來了強勢的區域性復甦。華潤啤酒線上即時零售渠道也表現亮眼。2025年與歪馬送酒戰略合作,通過優化供給、提升高端產品覆蓋率來強化在酒水專營店、閃電倉等新渠道的競爭力,據瞭解,華潤啤酒與歪馬送酒聯名推出淡爽拉格上線後月銷破4萬罐。
白酒業務盈轉虧 半年虧損1.52億元
在啤酒業務高跟猛進時,白酒業務卻深陷泥潭,“啤白雙賦能”戰略在實踐中逐漸顯露了其協同效應的脆弱性。有經銷商表示,“賣白酒需要完全不同的資源和技能,啤酒的走量模式不適合高端白酒。”
財報顯示,期內其白酒業務實現營業額約7.81億元,相較上年同期11.78億元的營收下滑33.7%。當前,其白酒業務對大單品強烈依賴。拳頭產品“摘要”貢獻了近近八成營業額,毛利率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潤雪花啤酒板塊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爲72.41億元,白酒板塊爲虧損-1.52億元,而白酒業務在2024年上半年爲盈利0.48億元,這意味華潤雪花白酒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同比由盈轉虧。
白酒作爲重點發力的第二曲線,累計投入近200億元,但轉化效果卻不盡人意。財報顯示,華潤啤酒的白酒業務營收僅佔總營收的3.4%,但投入的資金和精力遠超這一比例。據公開資料,2021年,華潤啤酒及關聯公司出資13億元獲得景芝白酒40%股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2022年,從安徽阜陽國資手中買下金種子集團49%股份,間接控制金種子酒;2023年以123億元收購金沙酒業55.19%股權,創下白酒行業近年最大併購案。在未披露收購金種子酒金額的前提下,華潤雪花在白酒板塊的投入已經超135億元。
按照剛剛離任華潤雪花董事長侯孝海的規劃,白酒被視爲華潤啤酒的“第二增長曲線”。侯孝海曾表示:“白酒是華潤消費板塊最後一塊拼圖,要用啤酒渠道賦能白酒全國化。”
然而,財報顯示,華潤雪花入主上述三家白酒企業之後,上述企業的的經營狀況並未顯示出明顯改善,其中金種子酒被併購營業利潤連續三年下滑,每股股價由收購時的28.9元下滑至當前的10.87元,降幅達62.4%;景芝白酒雖未披露其具體營業額數據,但據媒體報道,其也呈現業績下滑的態勢;金沙酒業2023年營利大幅下滑,兩年三換董事長,整體表現不佳。
白酒產品方面,此在昨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華潤啤酒方面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潤啤酒白酒業務大單品“摘要”貢獻了白酒業務營業額接近八成。然而,市場數據顯示,“摘要”產品目前面臨價格倒掛,品牌勢能與市場地位不符的困境。據公開資料顯示,摘要酒珍品版產品的零售z指導價一度高達1399元/瓶,而在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不少店鋪售賣的“摘要珍品版”價格已低至390元/瓶左右。有業內人士指出,經銷商低價向終端拋貨,惡化終端價格環境,進而影響了品牌的溢價能力。
華潤雪花方面在財報中表示,“面對短期市場變化,將積極推動價格重塑和更大力度費用管控,要求管控符合商業邏輯和簡單。將集中發展‘摘要’、‘金沙’和光瓶酒產品,推動宴席等場所消費。”
有分析指出,造成當前華潤白酒頹勢更爲深層的原因在於,啤酒與白酒管理模式本身的不適配。“啤白雙賦能”戰略的核心在於用啤酒渠道帶動白酒增長,初看用成熟的啤酒渠道爲白酒業務鋪路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啤酒本身具有高頻次、廣覆蓋、快週轉的特質,依賴規模化擴張,集中在聚餐娛樂等消費場景上;而中高端白酒更依賴團購、菸酒店、品鑑會等,強調客情關係和品牌價值傳遞。強行將白酒導入啤酒經銷商網絡,遭遇了“水土不服”。有經銷商表示,“賣白酒需要完全不同的資源和技能,啤酒的走量模式不適合推高端白酒。”
酒業營銷專家肖竹青向本站財經表示,華潤啤酒當前白酒業務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運氣不好,買在高點,又遭遇行業深度調整。二是缺乏專業團隊人才,賣普通啤酒的隊伍面對是養家餬口謀生的小店,而中高端白酒消費羣體和核心終端是需要並能創造情緒價值的高淨值人羣。“最後是競爭對手不一樣。中高端白酒賽道競爭對手是熟悉政商資源和擅長與高淨值人羣共鳴與共情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汾酒捨得水井坊等超級白酒大佬,品牌運作和市場運作領先啤酒N個時代”。
華潤雪花掌舵人離任與行業困局
2025年6月27日,華潤啤酒發佈人事公告,“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時間於個人安排而決定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且不再擔任董事會轄下財務委員會主席、執行委員會以及購股權總務委員會各自之成員。侯孝海辭任後,董事會主席職位將暫時懸空,直至公司委任合適繼任人。公司執行董事及總裁趙春武將暫時承擔過渡期間董事會主席的工作及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侯孝海2001年加入華潤啤酒,他主導的多個項目成爲業內經典案例,如創造行業現象級單品“勇闖天涯”、成功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再到“新世界”理念的提出,以及打造啤白雙賦能創新商業模式。
回顧侯孝海長達二十四年的任期,其可謂是華潤雪花極具標誌性的人物,正是在他的掌舵下華潤雪花公司的淨利潤從2016年的14.19億元顯著提升。然而,2024年,其任內最後一個完整財年,華潤啤酒卻交出了自2017年以來首次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滑的成績單,其個人薪酬也因花紅大幅降低而近乎腰斬,從2023年的877萬元降至2024年的382萬元。
雖然華潤官方並未指出,華潤白酒業務的下滑與侯孝海的離任存在直接關係。但單從時間節點來看,兩者或形成了難以忽視的時間關聯與邏輯鏈條。作爲華潤“啤+白”雙賽道戰略最核心的推手,侯孝海曾在2021年高調宣佈白酒業務將成爲公司的“主要增長引擎”。然而,斥資近200億元(包括123億元收購金沙酒業)構建的白酒版圖,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營業額暴跌33.7%的成績單,營收佔比僅爲3.4%。
分析指出,在中國白酒行業整體經歷結構性調整的背景下,未來今年華潤啤酒的白酒業務或將進一步萎縮。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202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約5.8%,行業整體從增量共享的“藍海”進入存量搏殺的“紅海”,政務消費進一步收緊、商務宴請市場復甦不及預期、消費者偏好趨向理性與多元化,多重因素疊加,對高度依賴政務商務禮品和高端宴請場景的傳統白酒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華潤旗下“摘要”等產品面臨的價格倒掛困境,正是行業渠道庫存高壓、品牌價值承壓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華潤雪花啤酒主業雖保持增長,但其所在的戰場同樣不容樂觀,面臨着“業內忙出圈,業外忙入局”的複雜局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6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總產量1904.4萬千升,同比微降0.3%,相比於2013年的峰值期下降了30%。燕京啤酒在公告中稱,中國啤酒行業是國內市場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
分析指出,2025年上半年國內啤酒上市公司整體繼續呈現淨利潤快速增長的態勢,但外資啤酒品牌業績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滯漲或降速。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威亞太(01876.HK)中國市場銷量減少8.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減少9.5%和1.4%。嘉士伯控股的重慶啤酒(600132.SH)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8.39億元,同比下降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億元,同比下降4%。
國內企業方面,燕京啤酒上半年收入85.6億元,同比增長6.4%,實現歸母淨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45.5%,中高端產品收入55.4億元,同比增長9.3%。珠江啤酒(002461.SZ)預計歸母淨利潤5.7億到6.2億元,同比增長15%到25%。
在談到今年啤酒市場時,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及總裁趙春武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啤酒的消費場景大多是大衆消費,因此相關規定對於啤酒消費的影響有限,但零售啤酒渠道銷量確實在上升,目前已經佔到啤酒消費的60%以上,餐飲渠道反而降到40%以下。此外,電商、即時零售的快速發展,啤酒也是其重視的品類,也帶動了啤酒在新零售渠道的雙位數增長。
中國啤酒企業持續增長的業績數據,也讓其他行業豔羨,也讓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正在涌入啤酒賽道。
今年上半年,包括五糧液、珍酒李渡(06979.HK),好想你(002582.SZ)、三隻松鼠等企業紛紛宣佈跨界推出相關啤酒產品,特別是在精釀啤酒市場佈局更加密集,後者也被認爲是下一階段啤酒高端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趙春武表示,當前市場下,消費品企業把消費者視爲資源,希望通過跨行業全方位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也是消費品行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過去消費品企業無法完全摸清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採用了大單品戰略,以滿足消費者的主要需求。但現代零售、新零售等新模式的出現,帶來了消費者數據的歸集,便利了企業迅速瞭解市場需求,並研發新品和加快產品迭代,通過小批量投放試錯,這降低了消費品牌跨界發展的難度,也造成了包括啤酒市場在內的跨界競爭的加劇”。
分析指出,華潤啤酒的未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侯孝海的離任,恰逢華潤啤酒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隘口。其繼任者面臨的是一個更爲複雜的棋局。一方面,必須守住並擴大啤酒主業通過高端化贏得的優勢,應對愈發激烈的跨界競爭;另一方面,則需對投入巨大卻深陷泥潭的白酒業務做出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