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海突然辭職,華潤啤酒“白酒+啤酒”戰略折戟?
作爲華潤啤酒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人物,侯孝海離職的消息,成爲行業內外熱議的焦點。
6月27日,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因個人安排原因,辭去相關職務,且不再擔任董事會轄下多個委員會成員職務,自當日召開的董事會會議結束時生效。
華潤啤酒方面表示,侯孝海辭任後,董事會主席職位將暫時懸空,直至公司委任合適繼任人。公司執行董事及總裁趙春武將暫時承擔過渡期間董事會主席的工作及責任。
中國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也表示,侯孝海擔任華潤啤酒市場總監期間推出“勇闖天涯”品牌系列,開啓華潤雪花啤酒高端化之路,後續又抓住機會推動華潤啤酒公司重組世界著名啤酒品牌“喜力”中國業務,藉助“喜力”品牌實現華潤啤酒(中國)市場在高端啤酒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儘管華潤啤酒的高管變動引發市場關注,但華潤啤酒的轉型早已超越個人英雄主義階段。”他認爲,華潤啤酒系統性戰略佈局與制度化的組織能力,已爲未來發展鋪就了可持續增長的基石。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也認爲,侯孝海的意義不僅在於業績增長,更在於其戰略前瞻性和變革魄力,使華潤啤酒在消費升級時代持續領跑行業,更爲中國啤酒行業跨越式發展,以及全球化探索創造了新理念與路徑。
從區域市場開拓者到集團戰略掌舵人,侯孝海的職業軌跡中,每個階段的決策都深刻重塑着華潤啤酒的發展脈絡。而其主導的“白+啤”雙輪戰略,看似雄心勃勃的跨界佈局,在現實市場的檢驗下,卻顯露出重重挑戰。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6歲的侯孝海,曾任職於首鋼總公司、蓋洛普、百事集團。2001年,侯孝海加入華潤集團,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間擔任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雪花啤酒”)的銷售發展總監及市場總監;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擔任華潤雪花啤酒貴州分公司總經理及總經理助理兼總部營銷中心總經理,以及華潤雪花啤酒四川分公司總經理;於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擔任華潤雪花啤酒總經理。
於2016年4月侯孝海獲委任爲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期間於華潤集團及其附屬或關連公司內之職務,侯孝海曾分別於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間擔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的董事,於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間擔任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董事及戰略委員會的委員。自2023年4月20日起,侯孝海由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調任爲董事會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侯孝海擔任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後的三年時間裡,該公司就開啓了大規模的“產能優化”行動。根據中國經濟新聞網等媒體報道,在2017年-2019年期間,華潤啤酒累計關閉了30多家工廠,員工數量也從近5.7萬減少至如今的2.6萬人。
對於上述變化,侯孝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這是爲了去包袱、強基礎、蓄能量,是華潤啤酒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此之後,華潤啤酒逐漸被侯孝海“掌控”。期間,侯孝海提出了另一備受矚目的決策——“白+啤”雙輪戰略。
在侯孝海的主導下,從2018年到2023年,華潤啤酒先後收購了山西汾酒、景芝酒業、金種子酒、金沙酒業部分股權,併成爲上述4家酒企的股東。
在2022年11月的年度生態夥伴大會上,侯孝海曾提到,華潤啤酒在白酒業務品牌佈局上的思路是“1+N”,也即“一個全國化優秀品牌+N個區域內強勢龍頭品牌”,各個白酒企業獨立運作,協同發展。在華潤啤酒的計劃中,景芝白酒負責紮根山東市場,做魯酒龍頭;金種子則立足安徽,輻射周邊。
而承擔起“1”這個重任的酒企,大概是金沙酒業。2022年10月,華潤啤酒首次透露了關於收購金沙酒業55.19%股權的消息。2023年1月,華潤啤酒完成了對後者股權轉讓的交割,將金沙酒業納入財務合併範圍。至此,這筆123億元的收購案落下帷幕。
對於此次收購,侯孝海曾表示:“金沙這個項目對華潤白酒業務來說舉足輕重、意義遠大。因爲華潤酒業進入白酒,必須有一個標誌性、旗幟性、龍頭性的和全國性發展的這麼一個品牌和白酒基地。金沙給了華潤酒業騰飛的翅膀。”
然而,事實並非盡如人意。從業績來看,2018年到2021年,金沙酒業的銷售額從5.76億元增長至60.6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67.98%。然而,這一增長勢頭在2022年華潤啤酒入主後開始放緩。財報顯示,2023年、2024年金沙酒業的營業額分別爲20.83億元、21.61億元,這一數據較2021年該公司被收購前相比,明顯大幅下降。
對此,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分析,華潤入主金沙後,業內業外對華潤充滿期待,總認爲華潤起手會打出王炸,未曾想華潤會把好牌拆開來打,以至於業績不增反降。
事實上,業內對於侯孝海佈局白酒的行爲褒貶不一。在華潤啤酒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潤酒業正式收購金沙酒業,完成中國白酒最大併購案時,業內觀點一致看好華潤啤酒的資金、營銷以及全國化的渠道對金沙酒業的全面賦能。
不僅如此,華潤啤酒收購的另外一家酒企——景芝白酒,日子也並不好過。根據2021年1月19日亞星化學回覆上交所的《問詢函》可以看到,景芝白酒2018年-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爲9.99億元、12.22億元、11.2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52億元、0.56億元、0.75億元。
景芝酒業在被收購後的業績雖未披露,但肖竹青卻表示,“侯孝海在收購家鄉酒企景芝項目過程中,家鄉情懷超越投資理性,收購了一家並不具備全國品牌基因和全國市場基礎的景芝酒業,華潤接手之後景芝市場持續萎縮,業績大幅下滑。”
肖竹青進一步表示,而華潤高位接盤湖北宜化控制的金沙酒業也是侯孝海主導的,收購完成後金沙酒業面臨巨量渠道庫存壓力,“華潤作爲國企需要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而這兩項收購談不上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2024年,侯孝海已陸續退出華潤系旗下多家酒企高管序列。2024年2月7日,他退出金沙酒業董事會;2月21日,卸任景芝白酒董事長;7月,擬不再擔任金種子酒董事及相關職務……
如今,華潤啤酒在公告中雖表示侯孝海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但如何穩定軍心、重拾市場信心,帶領華潤啤酒走出當下業績與戰略的雙重迷霧,成爲擺在趙春武及整個華潤啤酒管理層面前的緊迫難題。
在肖竹青看來,華潤啤酒繼任董事長將面臨6大挑戰:
1、既要有國際視野大格局還需要懂中國三四線下沉市場特性。中國啤酒市場已經成爲百威英博/嘉士伯/喜力等國際巨頭與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殘酷競爭。對國際市場環境和國內競爭環境敏銳的洞察能力是華潤啤酒董事長的第一能力與挑戰。
2、駕馭充分市場競爭賽道上三萬人華潤啤酒團隊快速應變的“佈道”能力和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頂層管理者作風與挑戰。
3、獲得投資相關方信任,獲得項目所在地各級政府支持,爭取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信任的溝通能力和人格魅力與挑戰。
4、國際化的戰略構想和實施能力。鑑於侯孝海在華潤雪花啤酒董事長任期內所創造的成就難以超越,華潤啤酒集團未來的增量可能在於國際化的挑戰。
5、華潤啤酒龐大人才體系“共啓願景,凝聚共識”的人格魅力和“使衆人行”的管理魄力與挑戰。
6、國際資本市場的溝通能力與挑戰。
後續,華潤啤酒將如何調整戰略,應對啤酒與白酒業務的複雜局面?大公快消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