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啤酒侯孝海時代落幕! “一地雞毛”的爛攤子誰有解? | 酒業內參

文 | 酒業內參 張奧

近日,華潤啤酒發佈董事會主席侯孝海離任公告。公告稱,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時間於個人安排,已確認與董事會之間並無意見分歧。

離職前,這位將華潤“翻江倒海”的一號位,大手筆套現2600萬港元,減持幅度高達92%。同時,他的離開也給華潤啤酒留下了一對“爛攤子”。

此前,華潤啤酒發佈了2024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收386.35億,同比下降3.57%;淨利潤47.39億,同比下滑8.03%。這是華潤啤酒七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情況。

除了主營啤酒業務承壓外,被寄予厚望的金沙也讓其吃了個大虧。作爲華潤啤酒唯一併表的白酒業務,營業額21.49億元,同比僅增長4%。對比收購時123億元的估值,其市盈率已從巔峰期的20倍跌至不足5倍。

主業不振,跨界“飲酒”失利,“一地雞毛”的華潤啤酒究竟該何去何從?

高端化未完成,主業啤酒已承壓

公開信息顯示,侯孝海2001年加入華潤雪花啤酒,期間分別擔任過銷售發展總監、市場總監、區域公司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總經理、CEO、董事會主席等職位。

任期內,侯孝海主導了被評爲“2019最佳併購案”的華潤啤酒與喜力的合作,推動了公司產品的高端化。在此期間,華潤啤酒的營業額和淨利潤迎來雙雙上漲。

中國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庫專家蔡學飛認爲,“侯孝海的戰略正確性,不僅體現在營收、利潤等顯性數據上,更隱含在市場份額、運營效率、行業地位等深層指標中。”某種程度上,他帶領華潤啤酒走上了新的巔峰。

但在離任前的最後一年,華潤啤酒主業卻已經承壓。據2024年報顯示,華潤啤酒的啤酒營收364.86億元,同比減少1%。作爲對比,2023年啤酒業務營業額爲368.65億元,同比上升4.5%。可以看到,華潤啤酒主營業務收入不僅下降,而且增速也由正轉負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跡象。反映到總體業績上,公司全年營收386.35億,同比下降3.57%;淨利潤47.39億,同比下滑8.03%。這是華潤啤酒時隔七年再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情況。

此外,爲了降低運營成本,華潤啤酒在近9年間陸續關掉了36間啤酒廠,截至2024年年底,華潤啤酒員工數量約2.6萬人,對比2016年的5.82萬人,同比下降超50%。

侯孝海曾表示,中國啤酒產業正處於高端化的上半場,未來還有下半場。當前,啤酒高端化從品質提升、價格提高、結構改變,逐步向高端化的第二階段,即價值化、體驗化、個性化和消費的場景化轉變,未來可能還要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更加健康、更加環保,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求。

遺憾的是,離任前侯孝海並未能徹底完成高端化,而是留下了正在承壓的主營業務。

大手筆投資的白酒,還沒回本

除了全力推動華潤啤酒的高端化外,侯孝海也對白酒有着勃勃野心,力求打造“啤+白”的雙驅動戰略。2021-2023年間,侯孝海帶隊相繼出手收購了景芝、金種子以及金沙三家白酒企業。

當下而言,“跨界飲酒”的華潤可以說是尤爲不順。

首先是景芝。2021年,華潤對外宣佈投資山東景芝酒業,交易完成後,華潤持有景芝白酒40%股權。作爲華潤入局白酒的第一步,彼時,侯孝海對景芝給出了“勇做大國芝香的領導者、魯酒振興的先行者”的遠大定位。之後4年裡,景芝沒有對外披露過具體營收數據,但有業內人士透露,景芝目前的營收體量尚不足10億元。

其次是金種子酒。2022年2月,華潤成爲金種子酒第二大股東。隨後多位華潤系高管相繼入駐,以期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然而自入股以來,金種子酒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金額分別達1.87億元、0.22億元及2.58億元。

最後則是金沙。2023年1月,華潤啤酒以123億元的價格拿下金沙酒業控制權,完成對金沙酒業55.19%股權的收購,並對其寄予厚望。侯孝海曾樂觀表示,華潤白酒板塊實現百億目標的時間不會太長;同年6月,金沙酒業黨委書記、總經理範世凱在經銷商大會上明確提出,“三年內成爲邁向百億的全國醬酒企業”。

若從華潤正式入駐“操刀”算起,金沙酒業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爲20.67億、21.49億,距離123億的收購估值,回本進度還不到一半,距離“三年百億”的目標更是相差甚遠。

一直以來,金沙都渴望構建“摘要+金沙回沙”雙品牌戰略,但始終未曾成功。

2024年業績中,摘要貢獻了白酒70%的營收,回沙的佔比不足30%。而華潤對高端化的執着,使得本該“燒錢”成長的大衆價格帶佈局欠缺,造成了摘要上不去,大衆產品下不來的尷尬現狀。

另外,外界對華潤的爭議點還在於“華潤以啤酒的思路來做白酒是否正確”。華潤啤酒副總裁魏強強調,華潤對白酒的佈局是着眼全球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全球幾大啤酒巨頭都在向其他品類進軍,可能酒業多品類融合是一種趨勢,“我們覺得華潤做白酒是有基礎,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從長期看,啤白融合是難走的路,華潤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但眼下而言,華潤啤酒似乎還遠遠沒摸到白酒的行業門檻。

任期年薪最高800多萬,離職前清倉式套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白酒業務做成了一筆“虧本買賣”,但侯孝海仍從華潤啤酒獲取了較爲豐厚的薪酬,任期年收入最高達847萬元。即便中間經歷回調,一直到去年,侯孝海薪酬仍有360萬元。

離任前不久,侯孝海連續兩次大規模減持華潤啤酒股份,5月7日以均價28.04港元/股減持,5月12日以27.43港元/股再次減持,合計拋售93.8萬股,套現2611.85萬港元。此次減持後,侯孝海持股量從101.8萬股驟降至8萬股,減持幅度高達92%。恰逢這個節點,前一號位侯孝海的“大手筆”讓外界對華潤啤酒的成長性不禁有了新的懷疑。

據華潤啤酒表示,侯孝海辭任後,董事會主席職位將暫時懸空,直至公司委任合適繼任人。公司執行董事及總裁趙春武將暫時承擔過渡期間董事會主席的工作及責任。但下一任能否收拾起不振的白酒業務和承壓的主業呢?

轉自:酒業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