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啤酒侯孝海卸任董事會主席!離任前減持套現2600萬港元

侯孝海的離任標誌着華潤啤酒一個戰略週期的結束。在他任期內,公司完成了啤酒業務的高端化轉型,但白酒板塊的拓展尚未達到預期效果。當前公司面臨啤酒高端市場競爭加劇與白酒業務持續虧損的雙重挑戰。新任管理層需要在戰略延續與業務優化之間尋求平衡,這對華潤啤酒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市場將密切關注其後續的戰略調整與執行成效。

6月27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佈公告宣佈重大人事變動。內容顯示,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基於個人事務安排考慮,決定辭去所有現任職務,包括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以及董事會轄下的財務委員會主席、執行委員會成員和購股權總務委員會成員等職位,該辭任自當日董事會會議結束時正式生效。

華潤啤酒在公告中還提到,爲確保公司治理平穩過渡,現任執行董事兼總裁趙春武將暫時代行董事會主席職責。公司強調,此次人事變動屬於正常的管理層交接,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和戰略執行產生任何影響。公告特別對侯孝海在任期間爲公司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圖片來源:華潤啤酒公告

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侯孝海的離職,標誌着公司一個時代的終結。這位從基層銷售一路晉升至市值近千億啤酒集團掌舵人的管理者,在執掌華潤啤酒九年後選擇轉身,背後既有個人因素,似乎也折射出公司近年來戰略轉型的挑戰。

啤酒基本盤穩固,白酒擴張遇挫

簡歷顯示,侯孝海1968年8月出生於山東濰坊,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本科學位。他早期曾任職於首鋼總公司、蓋洛普諮詢公司和百事集團。2001年加入華潤集團後,從基層銷售崗位起步,先後擔任華潤雪花啤酒銷售發展總監、市場總監等職。2009年至2016年間,他歷任華潤雪花啤酒貴州分公司總經理、四川分公司總經理,併兼任總部營銷中心總經理。2016年3月出任華潤雪花啤酒總經理,同年4月獲任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2023年4月起,升任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完成從職業經理人到企業掌舵者的轉型。

此外,侯孝海同時兼任華潤系多家白酒企業的重要職務,包括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任安徽金種子酒業董事,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任貴州金沙窖酒酒業董事長,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任山東景芝白酒董事長。

侯孝海任內的最大功績,當屬對華潤啤酒品牌矩陣的重構。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上任後,他迅速推出“4+4”品牌戰略,即四大本土品牌+四大國際品牌,其中高端品牌“勇闖天涯SuperX”成爲年銷百億級的大單品,帶動公司啤酒業務毛利率從2016年的33.7%提升至2023年的42.1%。此外,財報數據顯示,華潤啤酒在2021-2023年營收連續三年增長,2023年達到389.4億元的歷史峰值,印證了其啤酒主業運營的穩健性。

數據來源:Wind

然而,公司近年來啓動的“啤白雙驅”戰略卻成爲爭議焦點。侯孝海主導了多筆涉白酒企業的重大收購。2021年,公司收購了景芝白酒40%的股權;2022年,控股金種子酒,持有其49%的股權,同時還控股金沙窖酒,持有55.19%的股權,這些收購累計投入超200億元。

但截至其卸任,白酒板塊似乎對公司尚仍未形成有效支撐。2024年金種子酒營收暴跌37%至9.25億元,虧損擴大至2.58億元,降幅達到1067.17%;此外,2024年金沙酒業雖增長4%至21.49億元,但遠低於40%的目標。總體來看,白酒業務合計貢獻21.49億元,不足集團總營業額的6%,且需持續輸血,與當初“第二增長曲線”的設想相去甚遠。

這一戰略的代價直接反映在母公司的財務表現上,2024年華潤啤酒營收首次下滑0.76%至386.4億元,營業利潤下滑6.34%至66.34億元,而歸母淨利潤則同比下降8.03%至47.39億元。

數據來源:Wind

華潤啤酒的股價表現反映了資本市場的謹慎態度,公司股價自2021年12月的65.88港元的高點持續下滑,2024年9月下探至21.18港元的階段性低點,較上述峰值回落67.85%。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盤,股價報24.75港元,總市值縮水至802.9億港元,較歷史高位時的超2000億港元市值顯著回調。這一走勢凸顯出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預期的調整。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侯孝海從華潤啤酒獲取了較爲豐厚的薪酬,自2016年出任首席執行官以來,其年度薪酬總體呈波動趨勢,9年間累計獲得5081萬元報酬,其中2020年達到峰值847萬元。然而2024年出現顯著回調,總薪酬降至360萬元,花紅更從2023年的601萬元大幅縮水至160萬元。華潤啤酒在財報中明確將這一調整歸因於"經營業績與工作表現"因素,這也使得2024年成爲其任期內除首年外薪酬最低的一年。

數據來源:華潤啤酒2016-2024年報

侯孝海離職前的減持動作已釋放出明確信號,2025年5月,在離任前一個半月內,他連續兩次大規模減持華潤啤酒股份,5月7日以均價28.04港元減持,5月12日以27.43港元再次減持,合計拋售93.8萬股,套現2611.85萬港元。此次減持後,其持股量從101.8萬股驟降至象徵性的8萬股,減持幅度高達92%。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雙戰略如何延續?

趙春武臨危受命接掌華潤啤酒,首要任務就是破解前任留下的白酒業務現狀。公司近年來大舉併購的白酒資產正面臨挑戰,例如金種子酒業績持續惡化,2024年營收較收購時的2022年下滑22%至9.25億元,且已連續四年虧損,2024年報顯示淨虧損達2.58億元。另一戰略資產金沙酒業同樣處境艱難,儘管手握醬香型白酒這一熱門概念,但在茅臺鎮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難以突圍,原定的上市計劃被迫擱置。

華潤啤酒的高端化戰略面臨階段性挑戰,其通過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公司雖已初步構建高端產品矩陣,但2024年數據顯示其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增速爲9%,市場拓展速度仍待提升。從行業格局看,百威亞太以46%的市場份額持續領跑高端市場,嘉士伯和青島啤酒分別佔據第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喜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認知度尚未達到百威旗下科羅娜、藍妹等品牌的水平,這意味着華潤在品牌溢價和渠道深耕方面仍需持續投入。

華潤啤酒的資本回報能力也正面臨市場考驗。財務數據顯示,公司淨資產收益(ROE)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從2021年的20.1%降至2024年的15.29%,這一表現明顯落後於同業可比公司重慶啤酒。此外,資本市場的擔憂情緒似乎正在顯現,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1月的研報中將華潤啤酒2024-2026年淨利潤預測下調6%-9%,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的重新評估。

侯孝海的離任標誌着華潤啤酒一個戰略週期的結束。在他任期內,公司完成了啤酒業務的高端化轉型,但白酒板塊的拓展尚未達到預期效果。當前公司面臨啤酒高端市場競爭加劇與白酒業務持續虧損的雙重挑戰。新任管理層需要在戰略延續與業務優化之間尋求平衡,這對華潤啤酒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市場將密切關注其後續的戰略調整與執行成效。

作者 | 沈言

編輯 | 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