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最新評級|招商證券維持AMD買入評級 中信證券維持亞馬遜買入評級
財聯社8月8日訊(編輯 齊靈) 以下爲各家券商對美股的最新評級和目標價:
招商證券維持AMD(AMD.O)買入評級:
公司25Q2營收76.85億美元,同比+32%,接近指引上限,剔除出口管制影響後毛利率54%,符合預期。數據中心EPYC CPU持續增長,客戶端及遊戲營收創歷史新高。25Q3指引營收中值同比+28%,毛利率回升至54%,數據中心業務環比強勁增長。AI芯片MI350提前量產,MI355性能媲美B200,MI400及Helios平臺提升競爭力,出口管制影響逐步消化,長期受益於AI與服務器投資增長。
第一上海調整Coinbase Global Inc-A(COIN.O)至持有評級,目標價320.00美元:
公司Q2營收15億美元,環比下降26.4%,主因交易收入驟降39.5%。剔除一次性收益後核心業務虧損4.4億美元,主業疲軟。訂閱與服務收入中穩定幣業務表現穩健,USDC餘額環比增長13%。成本激增37%,網絡安全支出達3.08億美元。Q3指引樂觀,但盈利仍受加密市場波動影響。上調目標價至320美元,對應11.58xPS,反映長期轉型潛力,但短期盈利承壓。風險包括交易收入依賴度高、競爭加劇及合規成本上升。
中金公司維持DoorDash Inc-A(DASH.O)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275美元:
公司2Q25業績及指引均超預期,GOV、收入、EBITDA均實現強勁增長,變現率與利潤率持續提升,主要受益於訂單量增長、客單價上升及履約效率優化。上調25/26年EBITDA預測,目標價調升28%,對應26年32倍EV/EBITDA。核心驅動力包括用戶增長、平臺粘性增強及廣告收入貢獻。風險包括監管政策、經濟不確定性及新業務回報不及預期。
華泰證券維持DoorDash Inc-A(DASH.O)買入評級,目標價280.6美元:
公司2Q25業績及3Q指引均超預期,核心業務受產品優化與國際拓展驅動,廣告與B2B業務快速擴張,盈利能力持續釋放。基於25年40倍EV/EBITDA估值,上調目標價至280.6美元,反映其市場領先地位與增長潛力。風險包括消費需求波動、國際業務不及預期及騎手成本上升。
中金公司維持Dutch Bros Inc-A(BROS.N)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80美元:
公司2Q25業績超預期,收入4.16億美元,同比+28%,調整後EPS 0.26美元,同比+36.3%。門店擴張與同店增長強勁,全系統同店+6.1%,自營門店EBITDA利潤率達31.1%。公司上調2025年指引,新品與數字化推動增長。目標價基於2029年遠期估值折現,當前股價仍有38%上行空間。風險包括同店增長放緩、品牌認知不足與成本壓力。
海通國際給予elf Beauty Inc(ELF.N)買入評級:
公司FY26Q1淨銷售額同比增長9%,市場份額連續26個季度增長,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12%。儘管毛利率受關稅影響下滑,但通過提價及供應鏈優化緩解壓力。收購Rhode有望帶來新增長動力,疊加國際擴張與強現金流支撐,長期增長潛力可觀。
華泰證券維持能源轉換(ET.N)買入評級,目標價22.48美元/股:
公司2Q25調整後EBITDA 38.7億美元,州際天然氣運輸量與中游收集量創歷史新高,資產利用率提升。公司強化西南市場及LNG出口佈局,分紅同比提升3%至0.33美元/股,現金流穩定性增強。儘管小幅下調2025-2027年EBITDA預測至161/170/178億美元,考慮其費率型收入佔比高、運營規模提升,給予2025E 10x EV/EBITDA,對應目標價22.48美元/股。
華泰證券維持優步(UBER.N)買入評級,目標價111.8美元:
公司2Q25業績及3Q指引均超預期,外賣業務增長強勁,出行業務穩健擴張。自動駕駛合作深化,Robotaxi生態佈局領先。上調25-27年收入及利潤預測,考慮主業增長持續及自動駕駛進展加快,給予25年26倍EV/EBITDA估值。風險包括自動駕駛推進不及預期及勞工法案影響。
中金公司維持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ADM.N)中性評級,目標價55美元:
公司2Q25業績多空交織,調整後EPS 0.93美元超預期,受益於成本控制及油脂、營養品業務利潤提升。儘管大豆壓榨利潤承壓,但生物燃料政策利好支撐油脂板塊。公司下調2025年EPS指引至4美元,我們小幅上調盈利預測,預計2025/26年EPS爲4.04/4.16美元。當前估值對應9.4/9.1倍EV/EBITDA,考慮政策利好及估值修復潛力,上調目標價10%至55美元,較現價有4.5%下行空間。風險包括貿易摩擦及生物燃料摻混量不及預期。
浦銀國際維持百勝中國(YUMC.N)買入評級,目標價55.9美元:
公司2Q25經營利潤率略超預期,儘管短期同店銷售與利潤率波動,但核心增長邏輯清晰。通過產品創新與運營策略優化,公司持續拓寬價格帶,打開下沉市場拓店空間,推動收入增長。必勝客盈利能力改善及運營效率提升有望中長期提升經營利潤率,加盟業務拓展亦不拖累整體利潤率。儘管外賣平臺價格戰帶來人工費用壓力,但品牌力支撐下影響有限。公司下調2025年資本開支至6-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增長潛力提升。Kcoffee與必勝客成爲中長期重要增長驅動力,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交銀國際維持超威半導體(AMD.O)買入評級,目標價196美元:
公司3Q25收入指引超預期,數據中心GPU增長強勁,MI350系列自6月起上量,預計2H25將驅動收入增長。儘管MI308出口許可尚未獲批,但MI350性能與性價比優勢明顯。交銀國際上調2025/26年收入預測,並看好MI400及Helios機架產品2026年上市前景,預計將擴大客戶基礎,提升長期增長動能。
華泰證券維持多鄰國(DUOL.O)增持評級,目標價415.77美元:
公司25Q2收入2.52億美元,YoY+41%,超預期,付費用戶數、總流水等核心指標均優於一致預期,體現強勁用戶轉化能力。儘管短期輿論擾動用戶增長,但6月以來數據逐步修復,中國市場拓展貢獻新增量。AI戰略優化成本結構,毛利率提升,盈利預測上調。基於58.43x 25E PE,目標市值189億美元,對應目標價415.77美元,長期增長趨勢不變。
中金公司維持法拉利(RACE.N)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490美元:
公司2Q25業績符合預期,收入17.9億歐元,EBITDA同比增長6%至7.09億歐元,利潤率提升受益於有利產品組合及個性化需求強勁。儘管下半年出貨量或下降,但訂單已排至2027年,新車型需求旺盛。維持2025-2026年盈利預測不變,目標價基於28.3倍2025E EV/EBITDA,較當前股價有10.6%上行空間。風險包括供應瓶頸與宏觀不確定性。
交銀國際維持高途(GOTU.N)買入評級,目標價4.8美元:
公司2025年Q2收入同比增31%至13.3億元,略超指引上限,K9業務保持三位數增長,高中業務增速優於預期,全年收入增速預計30%。儘管AI投入增加致Q2運營虧損擴大至2.5億元,但線上利潤可部分抵消投入,全年運營虧損預計3.5億元。K12業務穩健增長,疊加AI+教育戰略升級,看好其長期盈利能力。
國海證券維持Meta Platforms Inc-A(META.O)買入評級,目標價868美元:
Meta 2025Q2營收與淨利潤均超預期,AI驅動廣告業務量價齊升,用戶參與度及廣告轉化率提升顯著。公司加大AI基礎設施投入,推動廣告效率、用戶體驗及企業服務等多主線發展。儘管Reality Labs仍虧損,但AI眼鏡增長潛力可觀。預計2025-2027年淨利潤分別爲710/768/869億美元,基於DCF與EV/EBITDA估值法,上調目標價至868美元,反映AI賦能廣告增長的持續性與估值溢價空間。
中金公司維持羅克韋爾自動化(ROK.N)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381美元:
公司3QFY25收入與淨利潤均超預期,下游去庫存結束帶動智能設備與軟件控制板塊增長。軟件與控制板塊EBIT利潤率提升至31.6%,生命週期服務板塊受高基數拖累。分下游看,汽車、食品飲料等需求回暖,公司上調混合自動化景氣度預期。採用EV/EBIT法,給予2026財年25倍估值,對應目標價381美元,具備16%上行空間。風險包括北美經濟疲軟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華安證券維持蘋果(AAPL.O)增持評級:
公司FY25Q3營收940億美元(+9.6%),淨利潤234億美元(+9.3%),超市場預期。iPhone收入446億美元(+13.5%),大中華區銷售轉正,Mac受益M4芯片增長15%。服務收入創歷史新高。預計FY2025-FY2027收入CAGR爲6.2%,Non-GAAP淨利潤CAGR爲6.8%。關注iPhone17系列發佈及Apple Intelligence進展,谷歌反壟斷案或影響服務收入。風險包括宏觀波動及AI落地不及預期。
中信證券維持亞馬遜(AMZN.O)買入評級:
公司2025Q2泛零售業務受益於關稅影響緩和及消費者囤貨需求,收入利潤超預期;AWS雖受算力約束增速放緩,但商業訂單回升,Claude4表現強勁,未來增長可期。儘管關稅存在不確定性,但公司電商市場份額有望提升,物流優化、AWS利潤率擴張、Kuiper商業化及廣告增長將提供支撐,維持“買入”評級。
中金公司維持優步(UBER.N)中性評級,目標價55美元:
公司2Q25營收低於預期,但調整後EPS 0.93美元略高於預期,主要得益於成本控制及營養品業務利潤提升。受美國生物燃料政策利好提振,油脂板塊價格走強,但美豆出口受阻拖累傳統壓榨業務。公司下調2025年EPS指引至4美元,預計下半年季節性及政策利好或推動業績改善。當前估值對應9.4倍2025年EV/EBITDA,具備修復潛力,但貿易摩擦及生物燃料摻混目標不確定性仍構成風險。
(財聯社 齊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