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潰堤淤泥估100萬噸 環境部提6方案 擬農地回填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淤泥及廢棄物堆滿街道,圖爲災區居民清理家園。(本報資料照)

馬太鞍堰塞湖潰堤,重創下游光復鄉,造成多人死傷,據境部以空拍圖估計,光是在市區的量體約爲100萬立方公尺、數量龐大,環境部規劃農地回填、公有土地設置土資場及回填、整治區段重劃填土工程、砂土貯備中心標售、掩埋場覆育及水泥原料等6方式利用。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8日邀請環境部、勞動部及衛福部等部會就「災後復原重建及清理因應作爲」專題報告。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8日邀請環境部、勞動部及衛福部等部會就「災後復原重建及清理因應作爲」專題報告。(林良齊攝)

環境部於書面報告中指出,丹娜絲風災重創雲嘉南,造成當地石綿瓦屋頂破損嚴重,據統計,從7月21日至10月7日止,估計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與雲林縣等4縣市共產生1萬7600公噸,已協助清運1萬5884公噸,約9成已完成清運,至於外界關切的光電板預估12.1萬片受損,經分類整理後約1.8萬片經檢修可再使用或再利用、約9.1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資源化,約1.2萬片已全數收集暫置於合法場地後續逐步資源化。

環境部表示,風災顯現出大型光電案場缺少災後應變計劃,已請經濟部,針對目前大型光電案場,應由跨部會組成總體檢小組,針對案場管理、環境承受力、災害應變機制、災後清除復原計劃等四大項進行全面體檢評估;另已啓動「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將光電板納入應回收廢棄物,並研議合理費率,以建立完整責任鏈。

至於馬太鞍潰堤後,環境部檢測的淤泥檢測結果無污染情形,重金屬含量均低於土壤污染監測標準,無污染疑慮。依經濟部水利署推估,砂土總計約2000 萬立方公尺,依據砂土溢流區域,分別有市區、農地、河道等,第一階段系針對市區清淤擬定分類去化方案。市區清理出廢棄物主要是淤泥混合大型傢俱、室內裝修及民生垃圾爲主,少數爲廢機動車輛,經以空拍圖顯示,位於市區量體約爲100萬立方公尺。

淤泥仍待分選後再行處理,不具價值會焚化處理,至於砂土則會農地回填、公有土地設置土資場及回填、公共工程開發回填、地層下陷國有地回填、已封閉土資場重啓、整治區區段重劃填土工程、成立砂土貯備中心標售、掩埋場覆育、活化使用及水泥原料等6方向去化。